从小早起 发表于 2013-10-14 13:13:52

萍乡高专更名“萍乡学院” 结束当地无本科院校历史

萍乡高专更名“萍乡学院” 结束当地无本科院校历史
预计到2017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
2013-05-06 08:57



萍乡学院花园式校园

5月4日,萍乡高专官方网站正式更名为“萍乡学院”

原萍乡高专校门

萍乡高专校园东区大门口正式以“萍乡学院”校名亮相
  大江网萍乡讯 通讯员汤松萍、记者万炳全报道:5月4日,萍乡高专官方网站中文域名正式更名为“萍乡学院”,该校校名正式更名为“萍乡学院”。该校的更名,标志着萍乡实现专升本,结束了萍乡无本科院校的历史。
  城市转型 高专升本成为萍乡人民的热切期盼
  萍乡高专的前身是省立萍乡师范学校,创办于1941年,至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高票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萍乡学院。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萍乡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有煤炭、陶瓷、水泥、花炮、钢铁五大传统产业,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加快了产业转型步伐,并逐步培育发展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但随着城市转型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新型产业的迅猛发展,本科学历人才特别是新兴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萍乡每年为全国普通本科院校输送学生4000人左右,但毕业后返回萍乡工作的不足8%。据测算,到2020年,全市需新增本科学历人才7.1万人,平均每年需增加近8000人。人才短缺是制约萍乡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萍乡高专“建院升本”成为萍乡人民的热切期盼。这样的期盼来自实实在在的人才需求。萍乡高专“建院升本”,首批拟申报的升本专业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这6个专业特点突出,与市场人才需求联系密切,已为萍乡城市转型、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学师资培养作出了较大贡献,仅仅最近几年,这些专业学科就与萍乡60多家化工陶瓷、中低压电瓷、机械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研发了隧道挖掘装载机、梭式矿车、矿用移动式救生舱、钢化瓷托辊等60多个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全民努力 萍乡高专升本奠基使校园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07年以来,省、市政府已投入了3.9亿元,用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也为“建院升本”积极作出贡献。
  2011年4月,省政府在《关于印发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城市转型和产业培育,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加快萍乡高专升本进程。市委、市政府把升本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市委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全力推进萍乡高专实现建院升本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萍乡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近5年来,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42篇(核心期刊论文267篇,SCI收录论文39篇);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立项10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53项;与企业合作项目7项;出版专著、教材104部;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学校先后通过了全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党建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评估、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图书馆评估、“两课”教学评估、小学幼教师资培养工作评估、学生宿舍管理评估等,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科技部全国“十佳优秀培训基地”、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全省国内安全保卫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萍乡高专启动“建院升本”工作后,瞄准“建院升本”的目标,全校上下全力以赴主攻硬件、完善软件、强化外联,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不断改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截至2012年底,萍乡高专占地面积1008.6亩,校舍建筑面积26.6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7.3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93.25万册和完备的电子图书系统,生均经费逐年增加,去年达到了10209元,校内有实验实训中心21个,下设实验实训室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达125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8人,生师比为16.2:1,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00人(正教授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6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49人(博士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5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全校设置11个系,自办36个专科专业,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办4个本科专业。首批申请设置的6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均能至少配备2名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各门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均能配备3名以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各门专业必修课均能配备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建院升本”工作的扎实推进,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2012年8月7日,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的评估,同年8月31日,省政府正式将萍乡高专“建院升本”上报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和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赴萍乡高专考察评估。
  成功升本 萍乡学院将助推萍乡城市转型和江西经济建设
  4月18日,教育部(教发函48号)文件明确,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六届二次会议的评议结果,同意在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公办本科层次的萍乡学院,学校代码为10895。同时,撤销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
  文件要求,升格后的萍乡学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围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江西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萍乡学院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17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其中本科6000人,专科4000人;建设本科专业15个,其中工学6个、人文学科3个、理学2个、管理学2个、社会学科2个;专任教师600人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45%,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500万元,纸质图书达到130万册,中外文期刊达到2000种,电子图书资料达80万册;继续投入1.3亿元,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智能化、生态化、人文化绿色校园。
  萍乡学院的设置,结束了萍乡无本科院校的历史,有利于优化江西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和促进萍乡教育发展,对推动萍乡城市转型,促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弘扬安源精神,传承地方优秀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萍乡高专更名“萍乡学院” 结束当地无本科院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