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学散记读后感
七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收获颇多。“创新,校本,信息化,传统文化”几个关键词始终萦绕于脑,促人思考,催人奋进。陈向东副教授讲的《课堂中的新技术》、赵中建教授讲的《从创新的角度看教育改革》、余安敏特级校长讲的《创新素养培养》,重点都提到了教育的创新。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梦圆,需要创新,教育腾飞,需要创新。校长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做创新办教育的领头人。
高丹丹副教授讲的《信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及我们参观考察的浦东金英小学,都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时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抓住好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改变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将会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悄然变革的学习——“翻转课堂”、“可汗教育”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成功案例,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思考与启迪。
范国睿院长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钟启泉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纪明泽教授的《上海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谈得最多的是素质教育,是课程教育领导力的提升。这是个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构建具有航海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上海白鹤中学则开展了“向日园”劳动教育,不同的校本,独特的文化,却结出同样的硕果。
杜成宪教授讲的《从历史中寻找答案____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得出的答案是现代社会仍需要传统文化,中国要,外国也在学习借用,这是中国的软实力。学校管理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更加坚信了我校办好“少年足球”特色教育的信心,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我的省市级课题《国学与师德建设的研究》的意义。今年暑假,西湖区正在加强硬件建设,随着学校网络“班班通”工程的投入使用,学校的教育将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听教授说,学历和学位不同,学历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位则是你达到的高度。人生中没能在重点大学学习,是人生一种遗憾,这次学习经历,也算是一处弥补。我常开玩笑说:总算在名校吃了几顿饭了。学习结束了,范院长特意送给我们一件上面写了“教”字的T恤,我想这可能是他们的学生服吧,但这个“教”字却是很有深意的,学为了教,作为教育人所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