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种“赖茅”酒混战南昌 业内人士坦言这类酒已“做烂”
央视日前曝光了部分电商销售的“赖茅”酒属山寨货,相关电商紧急对所有相关“赖茅”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10月23日,记者发现,省城仍有“赖茅”酒销售。省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万诚分析称,南昌市场上流通着数十款“赖茅”白酒,让消费者难以分辨,“赖茅”自身品牌也会因此受伤害。
调查:南昌有数十种“赖茅”酒
昨日上午,在省城南京西路一名酒专卖店内,记者找到了“赖茅”酒的身影,但货架上出售的“赖茅”酒并非央视曝光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生产的“赖茅”白酒。为何出售的“赖茅”酒出自不同厂家?该店的工作人员没做解释,仅称白酒肯定假不了,质量也没问题。
随后,记者在其他超市及一些酒店、团购网站采访时,均看到了不同品牌的“赖茅”白酒。
“在南昌,就有数十种不同品牌的‘赖茅’酒。价格从50元至500元不等。”专做酒生意的南昌某贸易公司的吴昌(化名)认为,没有商标产权的“赖茅”酒已被“做烂”了。
吴昌说,数年前,国内高档白酒销量全线飘红,知名品牌的白酒一度告罄。“有不少消费者想喝高档白酒,比如茅台,但口袋又捉襟见肘。正是看中这一商机,一些商家便向市场推出了由茅台镇出产的‘赖茅’酒,迎合这些想喝名牌又喝不起名牌的消费者。”
某知名白酒经销商印证了这种说法。他称,前两年,一些打着“赖茅”品牌的厂家业务员来南昌拓展业务。起初,不少经销商看到“赖茅”来自茅台镇,纷纷签订销售合同。但随着各种“赖茅”品牌的纷至沓来,相互的价格战也日益激烈,慢慢受到一些经销商、消费者诟病。
“‘赖茅’品牌乱象已被不少消费者知晓,市场份额下滑了不少。”省城一名曾经主营某“赖茅”品牌的负责人坦称,在众多“赖茅”品牌的“内斗”中,他所经营的“赖茅”可用惨淡二字来形容。
原因:非注册商标不受保护
公开见诸报端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前,茅台镇仅剩三家酒坊生产茅台酒,即华姓开办的“成义酒坊”、王姓开办的“荣和酒坊”和赖姓开办的“恒兴酒坊”。记者查询资料发现,1953年,三家酒坊被合并划归国有,创建了国营茅台酒厂。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赖茅”停产。
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首席顾问杨承平说,上个世纪80年代,赖氏家族的后人纷纷成立酒业公司,大家均将目光瞄向“赖茅”。1988年,茅台酒厂成功注册“赖茅”商标。此后,赖氏家族的“赖茅”全部下柜。直至2003年,“赖茅”重新回到市场,商标却被撤销。从此,“赖茅”被众多商家竞相追逐。
省城一名经销“赖茅”品牌白酒的人士称,赖永初、赖世侠、赖世初等赖世家族,是真正继承“赖茅”衣钵的厂家,其他打着“赖茅”品牌的厂家则有傍名牌之嫌。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其他赖茅厂家的证实。
究竟谁是正宗赖茅?不同赖茅厂家有着不同的说法,甚至还为此频频上法庭。2012年1月,大连市沙河口区法院就开庭审理了赖茅家族名誉权纠纷一案。
影响:“赖茅”混战品牌受损
省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万诚说,在省城的酒类市场,至少有20种不同品牌的“赖茅”酒。其中有不少是想“傍”茅台镇这块招牌,在白酒市场分到一杯羹。
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首席顾问杨承平则解释了其中缘由。他表示,对“赖茅”品牌的追踪溯源,一时确难以考究。但据央视引用的资料显示,“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使用“赖茅”商标生产白酒。
“‘赖茅’商标不受保护,一些打着生产‘赖茅’品牌的厂家自然不会为赖茅发展做长远打算,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一些没责任心的厂家便销声匿迹或改行,而伤害的最终是‘赖茅’自身的品牌价值。”杨承平认为,贵州当地政府部门应对“赖茅”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一个老品牌。
即时.点评
管理部门还等什么?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曝光了国内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售卖假酒“赖茅”乱象,引发消费者和电商业高度关注。曝光后,各大电商赶紧下架了,可是“赖茅”假酒事件已经给消费者以及整个电商平台、市场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和损失,着实可恨。我们都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赖茅”的纠纷和争议就不断。一是商标之争,二是继承之夺。在不断纷争中,“赖茅”已经成了一个非注册商标。所以随着前些年白酒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各种各样的“赖茅”纷纷出炉,这就造成了目前“赖茅”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局面。这些年,“赖茅”无论走线下实体渠道还是线上电商平台,无论是监督上还是管理上无不给不法者留下可乘之机。现在既然央视已经曝光了电商们卖的都是假“赖茅”,那在实体店里销售的那么多种“赖茅”又该如何处置呢?管理部门还在等什么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