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早起 发表于 2014-1-5 16:11:58

南昌梅岭銅源峡水碓成景點 落差600米造就中国最大水碓群

    “轰隆隆、轰隆隆……”12月26日,记者寻声望去,只见一条“白练”从两山之间奔涌梅岭铜源峡内,至今还有100多座水碓从山沿着峡谷小路曲折下行,到了水碓边。这东西由于铜源峡水源丰富,落差将近600米,最水碓原本是利用水动力将粮食皮壳去掉的机械据史料记载,从元末明初开始,这里的先民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木粉用途越来越广,无需成本,不需人力,只要有溪水自山上流下“通常,五口之家有了一座水碓,便足以衣食过去,村民大多伐山上的树木作为原料。近年然而,由于木材价格不断上涨,而水碓加工出不过,铜源峡附近的村民又有了新的“生意经除了水碓群,铜源峡还拥有仅次于乌源港的梅



南昌梅岭铜源峽水碓成景点 落差600米造就中国最大水碓群
2013-12-27 08:49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文/图 程婷 记者陈文秀 许南平
  “轰隆隆、轟隆隆……”12月26日,记者经过梅岭环山公路铜源峡路段时,远处传来一陣陣震撼人心的轟鸣水声。
  寻声望去,只见一条“白练”从两山之间奔涌而下,浩浩荡荡十余华里。峡谷中顺水而下的一排低矮房屋隐约可见,和记者一起上山的村民告诉记者:那是水碓\(音duì\)棚,水碓是用来加工木粉的,自古就有。
  梅岭铜源峡内,至今还有100多座水碓从山腰到山脚次第排开,在为当地村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展现出一道别样风景。


梅岭依然在正常使用的水碓。
  水碓敲击了千百年
  沿着峡谷小路曲折下行,到了水碓边。这东西果然古朴:茅棚土屋,尘埃朦胧,一个个依着溪畔错落连绵。巨大的木制水轮、木板水槽、石板碓头与石臼巧妙连接并借水力转动,把各种杂木片屑砸碾成细嫩的白木粉。站得近了,急流冲击水轮的声音,碓头撞击石臼的声音,让人感觉脚下都在震动。
  由于铜源峡水源丰富,落差将近600米,最长一级落差达100多米,千百年来当地人不断在这里建水碓,并以此为业日夜劳作,世代繁衍生息。到如今,铜源峡的水碓数量虽然远没古代多,却仍有100多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水碓群。
  给村民创造无数财富
  水碓原本是利用水動力将粮食皮壳去掉的机械。早在西汉的一些文献中已提及这种机械。在铜源峡周边村民嘴里,水碓被戏称作“哑巴崽”。它从古至今一直给当地人们源源不断地創造着财富。
  据史料记载,从元末明初开始,这里的先民便利用水车舂米的原理,在铜源峡上架起无数水碓,借水之力,利用当地木材原料优势,将木材砸碾成粉制作庙香。如今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水碓房,仍在延续着它古老的功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木粉用途越来越广,不仅可以制作庙香,还可以成为蚊香、皮革制品的原料,铜源峡一带幸福村、卫东村等地村民们架设水碓的勁头越来越足,家家户户都參与。每天早上,村民们将木质原料放进石臼里,傍晚时分来收木粉,每轮水碓一天能舂出100余公斤木粉,年利润达2万余元。
  无需成本,不需人力,只要有溪水自山上流下,便可产生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全国各地都有村民前来请他们安装水碓。于是,在幸福村形成了一支水碓安裝大军,他们走南闯北,把水碓安装到了山山嶺岭。
  “通常,五口之家有了一座水碓,便足以衣食无忧。”随行的湾里区旅游局宣传科科长龚凌说。
  百座水碓今成景点
  过去,村民大多伐山上的树木作为原料。近年来,当村民们有了环保意识后,自觉地进行了封山育林,多年来没有砍过一棵树,宁愿从外地高成本買来木屑做原料,也不破坏生态资源。
  然而,由于木材价格不断上涨,而水碓加工出木粉的售价却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水碓赚的钱远不如外出打工获得的收益大。久而久之,村民越來越多地选择外出务工,水碓坊也就慢慢少人问津了。“近些年来,这里的水碓坊确实荒废了不少,整个峡谷100多座水碓,现在还在加工的可能只有20多座。”龚凌说。
  不过,铜源峡附近的村民又有了新的“生意经”:每当旅游旺季,当游客接踵而来时,不少村民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游人在一边欣赏梅岭美景的同时,还尽尝农家饭菜的香味。古老的水碓不停地转动着,在流金淌银的同时,也把游人带入远古的情怀。
  有了古老的水碓,再加上满山的植被,铜源峡成了梅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个旅游景点。
  除了水碓群,铜源峡还拥有仅次于乌源港的梅岭第二溪流,自山口而下,连接不断地分布着80多個瀑布。铜源峡兩侧还分布着成群的高山梯田,被誉为都市里的“空中田园”,这也是个不錯的景点。


本主题由 紫苏su 于 2013-12-28 15:27 审核通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昌梅岭銅源峡水碓成景點 落差600米造就中国最大水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