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 发表于 2014-4-10 21:15:05

重慶科技学院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如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8年来,学校年科研经费从2004年的不到科技促进生产,科技改变生活。而实现科技到2006年,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成石油冶金和矿山安全生产是学院科研的重点领这只是学院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推动行业发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要紧密联系企业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了学众人的齐心协力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学院促成坚持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也让学院尝到了甜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学院科研工作的火为此,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基金项目,对博士、2012年,两个重庆市教委“十一五”创新为了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提升教师的科研积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5000余篇,科技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和灵感从何而来?6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2009年,美国卡万塔能源有限公司出资1开放办学,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严欣平





res01_attpic_brief.jpg (118.56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31 09:38 上传
垃圾焚烧发电研究院中试基地




res04_attpic_brief.jpg (67.48 KB, 下载次数: 0)
   
2013-12-31 09:38 上传
学校校门全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如何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科研的一大难题。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工作立足重庆经济发展,依托石油冶金行業,坚持以成果转化為导向,以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以学科建设為核心,以团队和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产学研为途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从科技研发到生产力的应用转化之路,为重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行业生产效能提升做出了積极贡献。
8年来,学校年科研经费从2004年的不到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超过1亿元,获得省部级和行业协会科技奖励30余项,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10余项,专著40部,2012年发表論文1000余篇,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處于全国同類新建本科高校前列,为我市乃至全国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从科技到生产力
依托“两业两域”
实现科技到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科技促进生产,科技改变生活。而实现科技到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則是科研工作的一道难题。为此,重庆科技学院坚持依托“服务石油冶金两大行业,服务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全领域科技进步”——“两业两域”办学,集中解决企业发展急需的科技和工程难题,使得学校在重庆、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
2006年,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成立。经过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目前研究院已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发电炉排系统、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雾化器等关键装备,应用于国内17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并出口印度等多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近3年协助企业新增利润1.25亿元。
石油冶金和矿山安全生产是学院科研的重点领域。重庆高校石油天然气工程研究中心在高压及复杂油气井井控工艺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國20多个油田广泛应用。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职业危害检測与鉴定实验室多次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題研究,每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項目60余项。
这只是学院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推动行业发展的一小步。到2015年,重庆科技学院计划建成3-5个与地方zf、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型“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和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成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经费和科技转化获奖成果数量、质量进入重庆高校前列。
从学校到企业
联手企业
打造产学研合作品牌
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要紧密联系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重庆科技学院通过打造产学研合作品牌,全面提升了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了学校、zf、企业间的互惠共赢模式,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专门机构。学院党委书记魏世宏和院长严欣平等各級ld每年多次带队走访行业企业、行业协会等近1000人次。
众人的齐心协力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学院促成了市zf与三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重庆科技学院的协议;与武钢、重钢、西南铝等100余家大型國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重钢集团、重庆市科委共建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安监局、中国安科院联合共建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相关企业共建了“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井控技術培训基地被中石油ld评价为“達到了国际水平”;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安全生产科學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安全研发基地……
2010年,学院产学研合作工作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坚持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也让学院尝到了甜头。2008年以来,学院建立了重庆市科委、市教委、环保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平台30个,重庆市科技创新团4个,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3项。学校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项数和资助经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名列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前列。
从个人到团队
强化师资
全面提升科研队伍战斗力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学院科研工作的火车头就是学院的大批博士、教授等高级人才。如何才能筑巢引凤?
为此,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基金项目,对博士、教授提供科研启动基金,对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进行前期培育资助,在学术带頭人、科研梯队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学院科研人员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5月23日,中科院都有为院士与学院正式签约,标志着學院学术带头人打造工程取得了突破。
2012年,两个重庆市教委“十一五”创新团队顺利通过檢查。2013年,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十二五”科技创新团队2个。目前,学院累计完成66个校内科技创新团队的验收和10余个滚动团队支持。
为了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提升教师的科研積极性,学院完善了科研工作管理、资助和激励制度,科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使得参与科研工作的人數明显增加,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学校的科研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有1000余篇,这些产學研成果丰富和更新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院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从国内到国外
开放办学
拒绝闭门造车
科技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和灵感从何而来?自重庆科技學院成立以来,学院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为学院科研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6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等14个国家和我國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和企业開展了联合办学、合作科研等多形式的交流合作。
2009年,美国卡万塔能源有限公司出资164万美元与学院联合共建垃圾焚烧技術中试基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学院联合共建地球工程中心中国分中心;2012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与学院共建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2011年,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与学院联合申办孔子学院。每年聘请外籍教师6-10名,建立了稳定的留学生招生渠道和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实践机制……2011年,台湾zy大学与学院联合建立了LED应用技术研究所,学院每年有5名教师到臺灣z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开放辦学,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严欣平表示,在未来学院将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适应石油冶金等企业海外战略需求,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机制,增强前瞻性和主动性,走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开放式办学道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慶科技学院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