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华叔 发表于 2017-11-9 11:09:37

六安看到彼岸花

在六安看到了尋龙诀中的彼岸花,好漂亮的花,真花比照片还漂亮,晚上拍的像素不是很好来自: Android客户端<br> 此贴来自手机APP,《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將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綿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故事的万一,目睹神伤。<br><br><br>&nbsp; &nbsp;&nbsp;<br><br><br>&nbsp; &nbsp;&nbsp; &nbsp;清白地套红料龙纹手镯<br><br><br>&nbsp; &nbsp;&nbsp; &nbsp;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東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a href="http://www.lzhentan.cx/" target="_blank" title="兰州私家侦探">兰州私家侦探</a>,赠恋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給吴生留念。<br><br><br>&nbsp; &nbsp;&nbsp;<br><br><br>&nbsp; &nbsp;&nbsp; &nbsp;明龙凤纹玉佩<br><br><br>&nbsp; &nbsp;&nbsp; &nbsp;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 ,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br><br><br>&nbsp; &nbsp;&nbsp;<br><br><br>&nbsp; &nbsp;&nbsp; &nbsp;清金缧丝点翠嵌红宝石龙凤呈祥大金簪<br><br><br>&nbsp; &nbsp;&nbsp; &nbsp;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許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還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安看到彼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