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标题: 汪公潭的如愿塔 [打印本页]

作者: 从小早起    时间: 2013-9-8 13:30
标题: 汪公潭的如愿塔
    文章简介:萍乡如愿塔位于该市城南汪公潭萍1月30日上午,始建于唐代的如记者看到,古塔的底座有一个大孔一位居住在山坡下的老太太介绍,该塔到底建于何年何月?对此记者根据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1当地有一个传说,从古代开始,汪文物办曾主任介绍,如愿塔是当地



 萍乡如愿塔位于該市城南汪公潭萍水河畔,始建于唐代,是当地标志性的古建筑,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愿塔的命运一直受到当地市民的普遍关注。“现在该塔塔身野草疯长,塔壁内外青砖脱落,塔内潮湿肮脏却成了城市流浪者的寄居地!”面对唐代古塔日渐衰败的景象,一位当地老者心疼地說。


  現场:塔身青砖脱落野草瘋长
  1月30日上午,始建于唐代的如愿塔坐落在萍乡市城南汪公潭。该塔建在一个叫龙山岭的山坡上,进入汪公潭地区后,抬眼望去,便见塔身长着野草的如愿塔直插云霄。站在塔底可以看到,该塔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塔基为粉红麻石砌成,塔身7层,每层都由青砖垒砌,呈八角外形,以青石条叠伸成檐,除底座没有开孔外,其他各层每层开4孔。令人惋惜的是,这座古塔塔身四周野草野树疯长,一阵大风刮过来,这些长在塔身的植物迎风摆动。除此之外,塔壁上的多个洞孔均有损毁,有的地方青砖脱落严重。
  质疑:古塔損毁相关部门难逃其责
  记者看到,古塔的底座有一个大孔,洞孔前面支着几块挡风的木板,可能是木板不够严实,挡不住严冬的风霜,所以寄居塔内年约五旬的哑女又在木板上堆放了几捆枯枝。在现場采访时,记者看到五旬哑女正在将一些从城区捡来的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破烂装进几个蛇皮袋里,打算挑到山底的废品收购站出售。
  一位居住在山坡下的老太太介绍,大概是20年前,古塔里来了一名流浪汉,该汉子在塔内居住了两年后,古塔又来了一名又哑又聋的女子。隨后,两人便长期在塔内住了下来。不久后,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长大,并已到福建打工去了,但当年的流浪汉却不見了。老太太说,哑女和流浪者只求找个能挡风遮雨的地方居住,是不是文物他们顾不了,但是文物保护部门和民政部门不应该坐视不管。如果这座珍贵的古塔倒塌了,相关部门难逃其责。
  回应:政府曾安置哑女住所被拒
  该塔到底建于何年何月?对此记者特意查閱了有关资料,《萍乡縣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唐代,后来塔塌,清朝道光年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该塔结构严谨,造诣深刻,气势雄浑,远观如宫燈懸挂,近看似巨笋顶天立地。1983年4月,如愿塔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1月31日,记者来到了该市安源区文化局文物辦采访此事。该办曾主任介绍,就哑女居住在塔内一事,该市安源区有关部门先后两次为他们安置了面积较小的房屋,但是,哑女并不乐意,住了两个月就返回到塔内居住。曾主任说,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古塔周边可以栽种各类蔬菜,所以哑女就偷偷溜回塔内居住。
  進展:古塔今年有望得到修缮
  当地有一个传说,从古代开始,汪公潭萍水河畔年年发洪水,当地人將灾情的发生迷信地理解为凶龙作浪所致。于是,唐朝年间,当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镇凶龙,保百姓平安。
  文物办曾主任介绍,如愿塔是当地一道景观,是祖先留下的较为完善的古建筑,此塔一直受到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的关注,但是因为经费原因,此塔一直无法进行有效的修缮和保护。2011年底,省文化厅有关领导专程來到如愿塔实地察看,并责成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修缮。现在,安源区文物保护部门已经聘请了省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测绘,现在专家们正在着手制作修缮方案,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也已经向上级文物保護部门打出了报告,以争取古塔修缮资金。如果进展顺利,如愿塔今年有望修繕一新。







欢迎光临 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http://www.0799l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