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栗县、十二五(2010--2015)、规划。(详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11: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以开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长株潭城市群交流、合作为契机,区群融合,“先行先试、跨越发展”为总体思路,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目标,以“园区先行,工业核心,城镇带动,和谐发展”为战略,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富民强县为落脚点,全面建设“实力、靓丽、文明”上栗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经济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
——坚持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内生增长;
——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合作;
——坚持和谐稳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我县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等发展基础,围绕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翻一番,争取超过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76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五年累计突破500亿元;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62:30;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和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1%和12.2%。
一、经济发展
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维持全社会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突破20 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76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
二、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62:30;工业增加值8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6户;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0%和40%;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切实扩大内需,居民消费率稳步提升25%;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60%。
三、环境保护
万元GDP能耗继续降低,较“十一五”期间下降2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3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7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
四、民生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民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0元(10年16552元)和10000元(10年6778元),年均分别增长15.1%和12.2%;城镇调整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7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到100%。








上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主要指标
分类        指  标  名  称        指标性质        2010        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目标值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98.87        200        17.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预期性        17107        35930        16
        财政总收入(亿元)        预期性        9.02        21.2        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预期性        108.66        340        25
        出口总额(万美元)        预期性        6682        11047        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32.35        76        18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预期性        2453.47        6631        22
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比例(%)        预期性        11:64:25        8:62:30
        城市化率(%)        预期性        37.51        60        
        居民消费率(%)        预期性        20        25        提升5个
百分点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预期性        0.92        2        提升1.08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        全县总人口(万人)        预期性        46.97        48.64        7‰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16552        35000        15.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预期性        6778        12000        12.2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4.5%        4.3%        下降0.2个百分点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预期性        9.2        11        
        居民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76        80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约束性        50        90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80        100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维持稳定
水平
        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        约束性        0.3        0.48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65        维持稳定
水平
        万元GDP能耗下降(%)        约束性                2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约束性                30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        约束性                10        
        氨氮排放量下降(%)        约束性                10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        约束性                3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性        60        8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约束性        70        85        
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为当年价格,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五、工业经济。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中材、印山台、花炮生产、采矿业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支撑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率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培育十亿元以上企业8-10家,亿元以上企业20-30家,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超100家。
六、服务业。充分发挥上栗县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消费升级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大型专业市场、商业步行街、餐饮商住、旅游等,使服务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10年32.35亿元),年均增长18%
七、农村经济。坚持科技兴农,全力推进粮食“双超”十亿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争取实现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30家。实现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10年17.45亿元) 。

第四节  发展途径
立足我县红(花炮)、黑(煤炭)、灰(水泥)、白(陶瓷)、金(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传统产业,根据我县工业发展目标,抓好产业发展、工业布局、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挥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源动力作用,全力推动我县工业发展。
一、提升传统产业
利用科技进步,实现煤矿产业的结构重组和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确保全县27家“3改6”矿井和14家“4改9”矿井全部改造提升成功。合理整合煤炭资源,促进煤炭行业集团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成立煤炭集团公司.加大矿藏探勘,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发展精煤、配煤和型煤,改变单一原煤壮大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大力整顿乡镇矿产企业。
专栏
上栗县洗煤中心。对原煤进行精加工,年洗煤量约200万吨。建设地点在上栗县杨岐地区。
上栗县煤炭集团公司。合理整合萍乡市国营鸡冠山垦殖场煤矿、鸡冠山乡煤矿、黄冲煤矿、南源煤矿、县杨岐山煤矿、杉窝煤矿、宝山煤矿等煤炭资源,促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整合推进花炮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重点企业改制扩建,扩大花炮行业生产规模;通过加大装备投入,开发精细产品,培育化学原料工业。通过整合人才、物流、服务、市场等上下游资源,进一步发展烟花爆竹产业集群;加大研发力度,尤其是安全、环保型花炮产品的研发力量;推行品牌战略,形成以“大地红”、“龙山礼花”、“啄木鸟”为龙头的品牌集群,提高我县花炮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为我县花炮出口企业提供方便服务,推动花炮出口。
二、改造优化建材业、发展陶瓷业
发展以中材、印山台为主的建材产业,完善建设千万吨水泥生产基地,推动水泥工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我县瓷土资源优势,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建筑陶瓷业的梯次转移,拓宽建筑陶瓷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开发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朝阳产品,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科学的产品结构。
三、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扩大接续替代产业规模,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企业为托依,加快新型医药研发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医药制品为主的生物医药集群;发展以阿尔法药业为主的医药产业;发展以江西风电风叶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
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
围绕现有的强势品牌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绿色食品加工品牌;引导绿色食品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以春来食品、宏明食品、茶树菇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












第三章“十二五”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  构建“一城三区一廊、两河五园多带一圈、三位一体”空间布局

依托现有城镇和产业基础,发挥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以萍洪高速、莲栗铁路为主轴,以老319国道、上万公路为两翼,构筑“三大功能区域,八个土地利用分区”的布局概念和“一城三区一廊”的带状城市形态、“两河五园多带一圈”的县域绿色网架和“三位一体”的三大经济板块。
一、三大功能区域,八个土地利用分区。以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为依据,三大功能区域即农业产业化园林区,工业园区和商贸业园区;以土地使用功能为参考,八个土地利用分区即农田区、园地区、林业用地区,建制镇建设用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水产区、旅游用地区。
二、一城三区一廊,五大功能园区。一城即指县城(上栗、金山),三区即桐木镇区、彭高镇区、赤山镇区;一廊即319国道形成的工业基地走廊;五大功能园区,即老县城商业服务居住区(小南京商贸城),上栗四海工业区、赤山陶瓷企业园、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和上栗新城休闲度假娱乐园。
三、两河五园多带一圈。两河,即萍水河、栗水河;五园,即李畋公园、傩文化园、花炮旅游绿色文化园、湖塘文明村示范园、长平特种养殖动物园;多带即绿化县城周围沟壑道路,建设萍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形成县域周围纵横交错的多条绿化带;一圈,即通过加强杨岐地带的次生林和南边农田生态建设,形成绿色生态保护圈。
四、“三位一体”的三大经济板块。即实施县北、县中、县南“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战略,一是县北依托传统产业构筑北部现代花炮产业园,提升品位,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升品牌,整合资源,引导有序竞争,重点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形成区域竞争力;二是县中1、依托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傩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挖掘潜力,抓点带面,重点发展旅游,强力推进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2、打造中部动漫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三是县南建设江西?国家新型材料产业(萍乡)基地,实施综合开发,搞好土地运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兴工业化。
专栏:一园三区建设
现代花炮产业园。年创利税17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入基地生产企业达150家以上,实现基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建立以企业销售窗口、配货、原材料销售、印刷包装为主的分园区,以科研为主导的分园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花炮文化园区。可安排花炮生产,花炮原材料生产企业30家以上,延伸花炮产业链,年销售产值可达50亿,年利税总额约4亿元。
江西省动漫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8.35平方公里,其中(中区)规划6平方公里,30米宽园区主线建设7.2公里,供电、排水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力争入园生产企业达150家以上,企业生产总值120亿元, 年创利税2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
江西?国家新型材料产业(萍乡)基地。项目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完成基地内“六通一平”工程、污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重点引进风能项目、LED和光伏产业项目,对接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等企业,提升基地项目规模和质量。搭建产业聚集平台,力争入园生产企业达100家以上,企业生产总值150亿元, 年创利税2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
第二节 、构建城乡一体化体系
按照“规模等级有序、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体系”的总体要求,打造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一、城区建设
坚持上栗县城市总体发展要求,极力推进上栗县主城区“东保、北延、南拓、西控”;上栗县发展定位是市域北部地区中心城市,特色产业发展区。以烟花鞭炮、建材生产、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及县域综合服务、新型产业共同支撑发展的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发展城市。城区发展主导方向是依托老城向南北两翼发展,规划上栗中心城市以栗水河、金山河自然分割,形成以李畋大道、浏万路、兴盛大道、迎宾大道、庆丰大道、平安路、胜利路“三纵四横”的城市主干道联系金山河片区、沿河路片区和迎宾大道片区的“两河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和城市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积极培育城市现代服务业各类服务主体;改造拓宽城区通向各乡镇主干道,全面提升城乡通畅性,提高城乡通勤速度,增强上栗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主城区与城东、金山连片发展。依托县廉租房、现代花炮产业园、上栗中学,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将金山镇逐步融入上栗县新城,人口达15万人。
二、中心城镇建设
加快区域中心镇、示范镇、重点集镇建设。将桐木镇区建设成为城北区域中心集镇;将彭高镇、赤山镇、福田镇建设成为城南区域中心集镇,争取列入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将杨岐山打造成上栗城郊风景文化旅游休闲区,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
专栏:小城镇建设
城北区域中心集镇建设项目(桐木镇)。完善乡镇供水管网40千米及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建设10千米、镇乡公路60千米及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事业和社区服务站、文化网点、娱乐健身场所等
城南区域中心集镇建设项目。(含彭高镇、赤山镇、福田镇)完善乡镇供水管网100千米及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建设30千米、镇乡公路150千米及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事业和社区服务站、文化网点、娱乐健身场所等
三、特色乡镇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集镇。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争创文明特色集镇的良好局面。
专栏:特色镇建设
长平生建成生态养殖镇,东源乡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鸡冠山、鸡冠山乡建成生态农业基地。
四、中心村建设
在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基础上,加快新农村新居点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涵盖桐木湖塘、赤山观泉、福田清溪、金山高山、小水等近100个新农村新居点。


第三节  全力提高圈带融合程度
一、加速交通一体化
打通上栗直通长沙黄花机场快速通道;支持建设莲栗铁路(上栗段)、萍洪高速;全面协助319国道升级改造,积极争取上栗-萍乡直通公交车,实现城际通勤;拓宽老319国道,上万公路两条战备通道;全面改造上栗县内乡村道路,全县主要集镇与主干道全面对接,各乡镇乡村公路成网;全面推进上栗与长株潭城市带的交通一体化建设。
二、提高产业配套化
主导特色产业与周边市县差异化发展,新兴产业与东部沿海配套化发展。大力引进上栗县主导产业关键项目、国内大型企业配套项目,积极鼓励本地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承接大型企业的配套加工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引入相关产业投资项目。
三、周边市县协作化
抓住“长株潭城市带”和“鄱阳湖经济发展区(圈)”建设机遇。主动加强与周边市县不同层次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与周边县市交流合作,形成“赶、学、协、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第四章“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

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实施“312”产业提升行动计划,即全力推进三大优势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优化提升农业和服务业。
第一节  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升级
一、发展高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花炮、采矿业、建材业等优势资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在大力优化花炮、采矿业、建材业开发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产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发展高新产品,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或引进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争取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凝炼一批高新产品,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达20亿元。
专栏:花炮制造业
(1) 上栗多功能鞭炮制造机厂鞭炮制造一体机开发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00亩,该项目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设2条日产80部鞭炮制造一体机的生产线,购置总装容量为300KW的等各类生产检验设备,年生产能力2000台。
(2) 江西省烟花爆竹工程技术中心。项目规划用地5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购置检测、检验设备,以科研和检测为切入点,迅速形成产业化和集团化,并以其科研和产业实力夺取焰花爆竹行业制标权和话语权。
(3)装载机械及成套设备。鑫通重工、德邦重工等企业作为先期入园的整体装备制造企业,要迅速形成产能,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与本地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培植配套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年产各类机械5000台(套)生产能力。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
二、农产品精深加工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积极承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我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品品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可靠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做强做大萍青啤酒、宏明食品、君发肉松、休闲酱干、绿缘食品等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秋江花猪、杨岐豆腐乳、东源土鸡、长平黑山羊、银杏茶、茶油等特色产品,以保健食品及添加剂、保鲜剂、辣椒制品及调味品、方便休闲旅游食品、果蔬畜禽制品为重点,策划、培育并引进一批大集团和龙头企业,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发展粮食、油菜和大头菜、刀豆、酸梅、竹笋、冷凉蔬菜、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到2015年,力争全县特色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食品加工系列产品生产能力达10000吨,食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突破6亿元,把上栗打造成全省较大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专栏: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粮食加工。依托宏明等粮食加工企业,积极与央企和沿江地区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整合上栗(小型)个体粮食加工企业的创新规模化发展,利用稻壳、米糠等粮食副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面包、米粉等二级食品的生产,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市场空间。力争到十二五末,粮食加工业产值达到4亿元。
畜禽产品加工。依托君发等具有地方特产品牌企业,重点承接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引入具有终端销售品牌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和休闲类食品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畜禽加工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畜禽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亿元。
饲料加工。在现有饲料加工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承接饲料生产大型企业,完善产业链,通过饲料企业对养殖企业或农户的引导,推动整体产业链延伸与扩张。力争到十二五末,饲料加工业产值达到新高。
第二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恒达、美景、佳盛化工等企业,引进承接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大力发展电子芯片封装材料、金属表面固化及风能设备粘结材料;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留足发展空间,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对区域经具有战略影响和重大带动作用的新产业类别。到2015年,新兴产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
第三节  推进优化现代高效农业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使我区农民人均收入尽快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现代农业
上栗县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园。规划用地10000亩,形成孽龙洞景观带,打造千亩红鲫鱼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茶果林业等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配套中心,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绿化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5亿元,可解决周边5000余户的劳动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产创收
上栗县金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全程机械化合作推广项目。项目计划建设机械插秧,收割、种植,建立锦信黄桃示范基地,上海农科西甜瓜合作示范基地1000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加快农业机构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一、大力提升种植业
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粮食“双超”十亿工程。重点开展粮油增产“五大行动”,即大力推进1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万亩蔬菜高产攻关行动、万亩油菜高产创建行动和农机富民工程。
专栏 种植业发展
水稻:以优质水稻生产为重点,逐步实行全区水稻生产优质化,提高优质粳稻比例,逐步扩大优质粳稻种值面积。
茶油:以“双低”、高产、优质品种生产为主,每年规划种植40万亩,优质率达95%以上,实行单一品种连片种植。
瓜果:西瓜、水果生产以福田、赤山、彭高生产为重点,围绕品牌,严格生产技术规程,扩大无籽西瓜生产面积,实行规模种植。
蔬菜:“十二五”期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15万亩,总产17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五年内新增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2万亩,建立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二个,建立三大区域化蔬菜基地(天绿、金泰、毛家湾)
二、加大培育养殖业
加大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大力扶持各类养殖专业户,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到2015年实现牧业产值16亿元。调整渔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水产品。到2015年全区水域的渔业利用、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渔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渔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到2015年实现牧业产值15亿元。


专栏:畜牧渔业
畜牧业。生猪饲养量70万头,其中存栏30万头,出栏生猪40万头,产值7亿元;家禽饲养量30000百羽,产值3亿元;羊、牛存栏28万头,产值6亿元;牛、羊等食草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实现年产值3亿元。
长平乡黑山羊繁育养殖加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年创利税1660万元,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均增收3500元
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以秋江花猪、长平黑山羊、上栗孔鸽等品种为种畜,扩建种舍,引进种畜,购置运输仪器等设备,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通过繁育,形成原种体系,带动我县畜牧业发展,为农民创收增效。
上栗县福田萍乡红鲫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800亩,新建鱼苗繁殖设施20000平方米,修建道路、护坡等,完善进排水系统,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实现经济效益每亩鱼苗产值10000元,每亩鱼种产值7000元,年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
以现有2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十大农产品产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单位等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到十二五末力争认证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4个,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5个,争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争取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第四节  提升优化三产服务业
一、优化旅游业发展
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等区域保护力度,依托生态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稳定提升县域生态空间。大力推进杨岐山旅游风景区与红色旅游景点、孽龙洞旅游观光一体化建设,突出“生态、红色、古色、休闲、度假”主题,开辟环形旅游线路,打造五大旅游精品,主动承接引进沿海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杨岐山旅游风景区、孽龙洞旅游观光,使上栗旅游再上新台阶,成为萍乡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亿元。

专栏: 五大旅游景区
地质奇观、探险体验旅游区---以孽龙洞旅游观光为代表;
文化体验、养生休闲旅游区---以杨岐山旅游风景区为代表;
宗教文化旅游区---以杨岐山普通寺祖为亭开发为代表;
傩文化旅游区---以赤山傩文化园建设为代表
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凤鸣湖、星亮水库、枣木水库、天堂湖开发等为代表。
色红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张国庶、张国焘故居建设为代表
二、优化商贸流通业
以主城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都市商业和社区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大型超市、商业步行街、星级宾馆、餐饮、文化娱乐等;在近郊金山镇重点发展专业大市场、商住、城东上栗镇、鸡冠山乡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等;在南源村、青溪村、关下村、桃文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等。继续做大做强上栗县客运中心。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依托一园三区、中材、印山台和制造业,大力发展物流业。
三、优化金融服务业
构筑金融安全区域。在现有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整合花炮企业工伤保险金和一定的财政资金,消除银行向高危企业的贷款风险,构筑5000万元担保基金,形成“双向债权人”和“双向债务人”的融资体系,建立政、银、企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打击偷逃债务行为,打造金融安全区域,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鼓励外地金融机构到上栗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社区银行、信用合作组织、典当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在上栗注册发展,增资扩股上栗城投公司;积极促进银企对接;组建上栗村镇银行。强化农村金融工作,积极发展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壮大担保机构实力。
四、其它三产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生活服务业。鼓励、引导发展贸易经纪与代理、典当、房产中介、广告、职业中介、会议及展览服务、科技中介、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工程交易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管理服务,保险辅助服务、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公证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政策和投资咨询、市场调查、资信评估及信用评级、工程及技术咨询、登记注册事务咨询代理,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和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业。
专栏: 房地产开发
上栗县皇榜花城--项目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上栗县龙凤山庄---项目占地7亩,建筑层高27层,建筑30000平方米;
上栗县老啤酒厂改造项目---项目占地40亩,建筑层高20层,建筑50000平方米;
上栗县城市花园---项目占地40亩,建筑层高20层,建筑27000平方米;
上栗县南天宾馆--项目占地面积14亩,建筑层高20层,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第五章“十二五”支撑体系建设

第一节  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动漫工业园区、花炮工业园区、赤山高新技术产业区扩区及配套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平台配套功能和承载能力,扩大园区规模至2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轻纺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使上栗产业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工业产值达370亿元。
一、江西省动漫产业基地升级
江西省动漫产业基地位于福田镇、彭高镇境内,总规划面积18.35平方公里,其中(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30米宽园区主线建设7.2公里,引进落户29家企业,正式投产15家,在建企业14家,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确保在“十二五”期末,入园生产企业达150家以上,企业生产总值120亿元, 年创利税2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实现基地向园区转变。
    二、规划建设现代花炮产业园区
依托城北金山镇与浏阳市市经济开发区连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基础,重点发展花炮、物流产业等,筹划县北经济开发区,项目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入基地生产企业达150家以上,基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创利税17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建立以企业销售窗口、配货、原材料销售、印刷包装为主的分园区,以科研为主导的分园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花炮文化园区。可安排花炮生产,花炮原材料生产企业30家以上,延伸花炮产业链,年销售产值可达50亿,年利税总额约4亿元。
三、打造好江西?国家新型材料产业(萍乡)基地
抢抓沿海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及“泛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转入机遇,借助省、市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创新市与县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好江西?国家新型材料产业(萍乡)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入园生产企业达100家以上,企业生产总值150亿元, 年创利税25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
四、筹建四海创业园区
依托萍洪高速边接线和长沙黄花机场,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道路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重点承接新兴产业,筹建工业创业园区。依托交通优势以及产业基础扩大彭高工业创业园区,重点承接发展建筑陶瓷、汽车零部件和轻纺生产三大产业。赤山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承接发展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业。其它有条件的乡镇,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城镇规划,划出相应区域建立乡镇创业园,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进城创业。到“十二五”期末,各创业园区工业产值达10亿元。
五、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
根据上栗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依托交通条件优势,筹建区域性节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达金物流中心、上栗县花炮物流中心、上栗县长途汽运综合物流大市场等物流园区,构筑我区物流业发展平台。

专栏:“十二五”重大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达金物流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仓库、运输车及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2亿元。
上栗县花炮物流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仓库、运输车及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3亿元。
上栗县长途汽运综合物流大市场。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仓库、运输车及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1亿元
第二节  公路交通体系建设
以萍栗铁路、319国道干线、萍洪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县乡道路为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连接,构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至“十二五”末,使全县公路总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20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一万农业人口拥有公路里程达30公里,实现核心集镇至主城区半小时快捷通达的目标。
一、公路交通网络建设
以萍栗铁路、319国道干线、萍洪高速公路、320国道为主骨架,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以320国道、319国道、高速公路沿线为经济发展带的生产力布局。借助通道和毗邻发达地区的优势,逐步把交通走廊建设成为经济走廊,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联合、互动。按照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要求,加快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完善上栗公路网络,着力建设骨架公路、干线公路。抓好农村公路的建设,实现县乡公路达等级公路标准,行政村100%通油(水泥)公路。全面启动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客车,做到村村有候车站亭,全县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构建以上栗为核心的交通大格局,以东、南、北三个特色经济交通循环圈为补充,形成乡镇“循环通达圈”。
专栏:公路交通网络
高速外循环:萍栗高速、沪瑞高速。
三条辐射路:新319国道升级改造、老319国道战备公路建设、上万公路战备公路建设.
中部旅游交通圈:以“亿年融洞、千年傩园、烈士故居、古色杨岐”为基础,贯通景区的旅游公路大环线。
迎宾大道:道路宽70米,长4公里。(高速连接线)
二、道路、桥梁建设
新建道路:新建萍栗铁路15公里,萍栗高速38公里;新建县乡道公路100公里;
升级改建道路:升级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1公里,其中,新319国道(一级)38公里;升级改建县乡公路(三级以上)80公里,其中,老319国道39公里(二级);乡村道改建100公里,以四级水泥路为村准,改建境内100公里的乡村公路;
新、改建桥梁:新、改建桥梁6座,新建姚家江大桥一座,危桥改建15座。
三、公路交通枢纽建设
建设1个公路客运枢纽(城北客运换乘中心),3个公路货运枢纽(达金物流、上栗县花炮物流、上栗县长途汽运综合物流)和12个农村四级以上客运站,至“十二五”末,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年发送旅客150万人次,全县每个乡镇平均拥有1个以上客运站。

第三节  水利设施体系建设
一、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对治淮工程的统一部署,积极争取投资计划,对涉及福田、彭高、东源、赤山,长平等5个乡镇干渠、洼地进行综合治理,对桐木、鸡冠山、上栗、金山、4个重要沿河集镇及及萍水河(彭高段)堤防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
建设完成枣木干渠、流源干渠、红旗、天堂湖、保源冲等渠道续建配套工程;建设6个中小型独立灌区工程;对现有末级渠系进行改造,对小渠道进行治理,配套灌排设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对小(1)型、小(2)型重点病险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三、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解决原规划剩余及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上栗县境内的小流域、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建设第二水源地项目,同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使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第四节  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一、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
区域内集镇建设和工业功能区建设的加快,保障污水管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根据“十二五”期间人口城镇人口增长,完成污水管网建设长度40公里。规划10个乡镇各建成日处理污水5000吨污水处理厂、固体垃圾回收站1个;规划完善县垃圾填埋场建设。规划建设栗水河、萍水河彭高段防洪治理及污染防治。
专栏:垃圾污水项目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99亩,总库容量为112.3万立方米,完成填埋区扩容建设、升级改造渗透液处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7242.5万元
县城市污水处理收集管网建设项目。铺设DN200-600污水配套管网45公里。项目总投资1.5亿元
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各乡镇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日处理污水5000吨;建设规模:垃圾中转站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60吨,建设内容:购置密封式5吨垃圾运输自御车等设备,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二、大气和固体污染防治
重点做好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点源综合治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污水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
三、生态环境保护和能力建设
强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约束性指标。高度重视流域生态恢复和建设、加强农村及农业面源综合治理(农田整治、生态农业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农药化肥减施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完善城镇园林绿化体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保人才及队伍建设、环保办公环境建设和环保宣传及信息化能力建设等。
第五节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花炮、煤炭、非煤矿山等企业安全设施,加强企业主、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完善安全生产惩处、预防机制;加大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降低危险行业产品危险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和落实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及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杜绝煤矿较大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2.5以下;烟花爆竹行业杜绝较大以上事故,亿元产值死亡率下降到0.1以下;非煤矿山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2以下,力争实现零死亡目标;危险化学品万名从业人员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力争实现零死亡目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10以下。


第六章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消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公共财政体系、投资体制、非公有制经济、资源要素价格、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职能。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努力建设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关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业,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扩大网上办公和信息公布范围。
二、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资体制改革
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对基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大做强地方财政;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严格规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强化自主决策意识,将“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落到实处;严格投资决策追究制度,减少有关政府机关干扰,减少人为投资决策冲动,规范健全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与运营。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缩小收入差距。大力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本地非农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结合行业特性和部门特点,建立健全不同行业和部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提高工资水平。按GDP增速的一定比例,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动态工资增长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保障低收群体的基本生活。

第二节  扩大开放合作
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水平,把引资与优化投向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外贸出口发展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坚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壮大外贸出口主体和出口实力。到2015年,全县实现出口总额2亿美元。年均增长24.5%。
一、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
改善投资环境,全方位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允许外商通过特许经营、租赁、股权转让等方式参与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建设,切实提高我县对外开放水平。注重招商选择,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利用外资提升我县的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国内外各类投资促进机构、招商代理机构以及商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日常性招商的商业化运作步伐,发挥国内外友好城市的招商引资窗口作用,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招商引资通道;重视产业链招商,注意各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定位与我县的产业定位的结合,形成大区域经济中的互补,培植本县优质产业集群发展。
二、提高出口竞争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加快培育出口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出口品牌扶持的政策,加大品牌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自主出口品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做大加工贸易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附加值和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优化出口结构,努力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















第七章“十二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一节  促进科教事业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支持初中健康发展;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支持在本区内创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劳动力。
专栏: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100%,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校达到400人,全体幼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6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80%,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义务教育: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1.5%、农村低于2.5%;2013年之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县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充分发挥省示范高中—上栗中学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办学行为,增强普通高中发展内涵,加大对福田中学、上栗县第二中学的政策、资金扶持,力争使全县普通高中均衡发展;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县花炮职业学校扩建,统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围绕当地产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建设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公办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到2015年,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基本相当.建成1所职业大学(花炮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队伍:2015年,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60%以上。根据教师自然减员状况建立教师补充和优化的长效机制。
教育基础设施:至2015年,全县80%以上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达省级一类标准。
二、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江西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制药建设项目、鑫通重工年产200台隧道挖掘机技术改造及生产线扩建项目、上栗县润邦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德邦重工年产1万台套新型混凝土输送机械与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润禹科技、萍乡市祥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为依托,至少建1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养一批创新型技术骨干人才。
加大农技应用、推广力度。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技推广规律,在农技推广方式创新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快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设施工程技术、农业环境控制及资源替代技术五大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应用生态农业技术,重点建设一个生态农业科普中心,加快农技推广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程、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工程、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科技示范工程“六大科技示范工程”。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立项,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上栗科技服务中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和网络系统。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建设并完善上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企业创新主体示范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粮油生产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产学研合作工程、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
拓展科技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落户我县,充分利用各级财政对科技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合伙制等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第二节 加快卫文体事业发展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十二五”末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科,健全新农合民生工程补偿新机制,促进全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全行业管理。构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的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专栏: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指标
疾病控制体系指标:到201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五苗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以县为单位,结核病控制覆盖率100%,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80%以上,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全县传染病年均发病率较“十一五”再下降5%。
卫生监督体系指标:争取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提供一流服务、争创一流业绩,争取每年培训执法人员不少于150学时,争取市场卫生监督覆盖率、量化分级管理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率均达100%,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重点,抓好大案要案查处,争取案件查处率100%。
妇幼保健体系指标:到2015年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1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5‰,较十一五下降5个点,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以下;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90%以上、农村7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城区99%、农村85%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管理率达城市85%、农村70%。目标人群叶酸补服率95%。母乳喂养率85%。婚检率70%。
新农合管理体系指标:努力使配套资金提到人均2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到10万元,补偿比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提5%,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50%;在2010年全区IC卡到户、持卡就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险、一助”运行新模式。
医疗服务体系指标:争取十二五末全县总病床位设置1200张,达到每千人口2.5张床位的目标,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增加至3200人,达到每千人拥有卫技3.6人目标,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技术人员达2000人,引入2-3家社会医疗机构,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315个。十二五末,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达标验收。到2015年,形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社区居民比较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70%,满意度9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
爱国卫生指标:居民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区达90%、农村7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0%以上,改水受益人口达9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城区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达80%以上。
二、文化事业发展
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广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等;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做好民生档案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服务。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创新活力,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
专栏:“十二五”重大文体项目
上栗县博物馆建设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含博物馆大楼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上栗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新建县中心文化站辐射全县154个行下政村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中心文化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乡村电子阅览室12000平方米。
三、体育事业发展
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区一级的体育场馆,重视体育专门人才培养,支持发展体彩事业,积极探索发展竞技体育发展和体育产业。
专栏:“十二五”重大文体项目建设
上栗县文体中心。室内蓝球场、大型泳池、乒乓集训基地及体育人才培育中心等。
第三节  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
一、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围绕共享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扩大民生普惠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方式,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众就业工作。大力支持和扶持自主创业,建设一批创业园、区、街和创业示范点;完善“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城市居民、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和社区养老试点;切实做好困难群体、老年群体、优抚群体、残疾人群体等保障工作,规范散居“五保户”管理。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申请廉租住房居民实行应保尽保,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落实好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政策。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对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从业城镇居民基本实现全覆盖。继续做好特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深入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发展福彩事业。继续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专栏:“十二五”重大社会保障项目建设
上栗县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建设及设备购置项目。文化中心(活动室)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及设备采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上栗县劳动仲裁中心。项目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含中心、培训等),完善社会事业保障体系。
上栗县养老保健中心:项目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
医疗项目。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上栗县各乡镇卫生院改造、扩建项目、上栗县精神病专科医院、急救中心
上栗县卫生监督所: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亩
上栗县气象局: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占地面积4亩
第四节  加快扶贫、计生等其它社会事业发展
一、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以扶贫村为基本单位,以扶贫对象为主体,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努力促进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稳定快速增收,到2015年,完成90个村的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50%以上。
二、继续强化计生管理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现行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和落实各级工作目标责任制,围绕孕环检主线,实行“人见人检”,着力提高早孕发现率,扎上落实率和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抓好婚姻保健法的实施,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建议恢复婚前医学检查。健全社会抚养费征管机制和“两非”案件查处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力争在市内进位,在省内进位升类。
三、加大社区建设和管理
    实行重心下移,健全和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基础性作用。加快社区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配套,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层次需求,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役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动员。继续支持妇女、工会、共青团、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五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议事的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人大、政协、媒体和社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机制。
二、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发展消防事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增强社会安全感。完善司法援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构建以上栗县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为重点的权力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八章“十二五”实施保障及推进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县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通报规划落实进展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确保约束性指标的落实;力争预测性指标顺利实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推进示范先行、跨越发展的实践中考察、培养和提高干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让肯干事的受尊敬、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
第二节  政策保障
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真正吃透政策精神,学会将各种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用足用活各项政策;集中精力做好政策争取,大胆创新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健全机制,强化落实,创造支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促进我县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并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资金保障
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并购、发行债券、大型集团公司托管、产权转换等融资方式。继续争取国家、省对老区的支持和各类政策性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BOOT等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大型机械设备引进采用长期租赁、融资租赁,重点工程可发行项目“债券”。进一步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切实做到“非禁即可”。
第四节  人才保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政治素质高、行政能力强的党政人才;战略眼光高、经营能力强的企业经营人才;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创业执情高、致富能力强的实用人才。
第五节  土地保障
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以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为核心,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增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以生态保护与景区改造为重点,改善土地生态条件;统筹供给、需求、利用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开发复垦工作,积极组织实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形成利用高效、保障有力、供需平衡、生态良好、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
第六节  信息保障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完善政府内、外网网站,加快信息更新,搭建外网网络中心平台,推进政府信息化。以地方政府的政策为导向,加快交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公安、安全、旅游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步伐。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七节  招商保障
立足承接产业转移,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关注央企,坚持“瞄准大企业、承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总体思路,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围绕支柱性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加强宣传推介,瞄准相关行业前大企业、上市公司、高技术中小企业、跨国公司、产业集群基地和循环经济型企业,强力推进工业项目招商,强化对落户客商的服务,营造安商、亲商的氛围,实现以商招商,力争引入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支撑上栗县经济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坚持科技兴贸,扩大自有技术、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及传统支柱产业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及设备和短缺资源,支持特色产品进口。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推进上栗“无水港”建设,建设出口加工、储存基地,推动发展加工贸易。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八节  思想保障
确立“先行先试、跨越发展”的总体方针,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要有飞跃性突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才能在行动中形成合力。“十二五”是我县面临任务十分艰巨,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率先崛起。深入开展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运动,通过举办“上栗论坛”,开阔干部视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县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6-15 11:30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