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萍乡酒席风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18: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描述萍乡酒席风俗的文章,写得不错,现贴下出来,宏扬下萍乡文化,感谢原作者。

乡味浓郁
——我的家乡萍乡的的饮食文化
    我的家乡是江西省的萍乡市,今天我想来说一说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楚昭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饴。昭王派人向孔子求教,孔子说:这是吉祥的象征啊!只有成就霸业的人才能得到它。从此,这块扼吴头楚尾的土地便命名为萍实之乡---萍乡。
从萍乡地名的溯源来看,这片青山叠嶂,绿水环绕的沃土就与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根据考古资料发现:萍乡西周时期的甬钟,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鼎和陶罐.陶鬲等大量出土文物,印证了饮馔礼乐制度在萍乡很早就已形成.三国宝鼎二年{公元267年},萍乡设立县治,便有了驿馆.伙店.伙铺.酒家等从事餐饮住宿的单位.唐.宋.元明.清时期,交通运输还是以水路船运为主,萍乡是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交接部,官宦商贾都要在此换乘船只,因此促成了萍乡餐饮业的繁荣.许多历史名人也在萍乡留下了不少赞叹美酒佳肴的诗篇.萍乡食风,深受吴楚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的影响,加上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大量中原百姓南迁到萍乡,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两省人民大量内迁到萍乡,因此形成了萍乡食风的诸多特色.经过两千余年的繁衍生息,历代劳动人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与“吃”有关的烹饪文化趋向昌明鼎盛,在烟熏火燎与刀勺锅瓢的交响声中,从厨者利用本地特有的物产,演绎出赣西美食的神奇和魅力。有如:大安冬粘米的清香,长平山羊肉的肥美,杨岐石鸡的滑嫩,武功冬笋的甜爽,鲜活可口的禾花鲤鱼,热腾腾辣呼呼的杨胡子米面,早春翠绿的艾米古,冬月金黄的腊肉腊味……。
    这些体现着浓郁乡土风味的菜点,取材多用本地的山珍河鲜,土特产品,精于刀功,注重火候,讲究制汤、用芡、调味,烹调多用烩、炖、爆、炒、煎、氽、蒸等技法。成菜或质火念味鲜,或滑爽软嫩,或干香酥脆,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口味特点是咸、鲜、香、辣,少用酱色与厚芡,忌甜口,却偏爱单独的甜菜。
     萍乡饮食文化就是伴随在这一方土地上代代繁衍不息的民众和在这一方土地上绵绵流播的风俗而逐渐形成。萍乡饮食文化从一个侧面,既凸显出萍乡人的禀性与智慧,也反映出萍乡人的生存状况与风格。萍乡饮食文化包含菜系、酒席、小吃及酒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6-1 21: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