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明创建为惠民 “煤城”变“美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18: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2011年11月底,中央文明委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江西萍乡落选。“落选,我们有遗憾,但是,创建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拿牌,更是为造福于民。”萍乡市文明办主任陈光军对记者说。     萍乡是一座以煤兴市的煤城,著名的安源煤矿已有100多年工业化开采历史。长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给这座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人们是这样形容萍乡旧貌——“晴天一片灰蒙蒙,雨天污水满地流,道窄路破卡口多,人车相拥步难挪,红砖灰瓦盖楼房,高度不过三四层。”     几年前,萍乡还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一座“两老一枯竭”城市(革命老区、工矿老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何敢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这是萍乡市领导的胆识,更是萍乡人民的呼唤。”陈光军说。“以前的萍乡,白衣黑领、灰尘扬天,百姓喝不上洁净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看不到蓝天白云,就连一条平坦的主干道都没有,城市的脏乱差阻挡了无数投资者的脚步,更别谈红色、绿色旅游,就连本土的企业家投资也是绕城而走。生活在萍乡的人们渴望好的生存环境。”     2008年,萍乡把城市创建和城市转型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两大抓手,一方面以文明创建凝聚民心,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创建促转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现资源枯竭的老工矿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以转型促创建。     几年来,萍乡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江南煤都”由“灰姑娘”变成了今日婉约精致的“俏姑娘”,一座曾经与“脏兮兮、灰蒙蒙、乱糟糟”的贬称画等号几十年的“煤城”变成了“美城”。      尽管是一个雨天,但是,记者在萍乡街道行走,感觉到道路宽敞通达,环境整洁有序,地上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昌盛大药房职工王芳向记者感叹说:“萍乡市民的文明素质这几年提高了很多很多。”     文明城市的创建激发了萍乡百姓的无限激情。在气温只有几度的阴雨天,记者随机来到萍乡市八一路口的人行道边上,看到手臂上系着写有“文明创建”字样的绿丝带的小伙子邓科。他告诉记者,从中午11点开始,他就站在这里,目的是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莫闯红灯。邓科是市里的一名志愿者,他说像他这样站在路口服务的志愿者在很多街道都能看到,几年来都是如此。     今天的萍乡,天更蓝,水更碧,空气更新鲜。2008年,萍乡市空气质量监测的三个指标之一的二氧化氮的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2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0.031、0.029、0.028,远低于国家一级标准0.04。对5条河流20个段面的地表水监测结果是100%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2008年萍乡市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09年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0年,全国首次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萍乡市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77个地市级城市中的第32位,连续两届江西省文明城市第一名。     陈光军说:“虽然萍乡百姓明显感觉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足。萍乡财政收入不多,硬件投入确实不足,垃圾中转站、公厕数量不太够,市场、车站的建设还要加强。萍乡城区这几年扩大了约一倍,但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基本上维持原来的力量。同时,萍乡市民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在萍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5-5-1 08:00 , Processed in 1.32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