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栗一村庄一街跨两省 湖南媳妇端碗到江西娘家夹菜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5: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边陲之地,总给人很多遐想的空间;而边陲之地上的小村,也同样给人无限神秘之感。
  在赣西边陲就有一个这样的小村,它与湖南醴陵富里镇的麻石村隔街相望,又与湖南浏阳金刚镇的沙螺村阡陌相连。它就是位于萍乡上栗县金山镇的小水村。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作为赣湘两地互动互融的最前沿,它又有着怎样的人文特色?
  这一切,很是值得探寻和玩味。
  为此,初冬时节,记者从省城出发一路向西,试图用足迹将边陲小村的过去与现在串在一起……
  “鸡鸣两省,叶落三县”的边陲小村
  小水村坐落在赣湘边陲的萍、浏、醴三市交汇处,距金山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这是一个5.6平方公里的边陲小村。然而,村庄虽小,名气却很大。名气的由来又与“花炮祖师”李畋和麻石街密不可分。
  历史上,文明的起源多半与河流有关,上栗也不例外。在上栗县以西,默默流淌着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栗水。麻石街就坐落在栗水河边,因河底铺满花岗岩而得名。麻石街又被誉为“吴头楚尾”,西连醴陵富里镇的麻石村,北望浏阳金刚镇的沙螺村,可谓“鸡鸣两省,叶落三县”。
  因接壤湘赣两省,麻石街又被当地群众称为“界街”——以街道中心的麻石为界,湘赣各半,东侧属江西,西侧属湖南,是名副其实的“两省共一街”。相传唐朝以来,麻石街便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墟场,每逢墟日,浏阳、上栗、醴陵三县的百姓一早起来,可以赶到麻石吃早饭,所以有“清晨走三县”的说法。
  湖南人唱戏江西人看
  记者来到麻石街,只见该街长约1华里,宽约3米。由于商道变迁,麻石街繁荣早已湮没,但街上还残存着不少高大的土楼,铜绿的门环和雕花的门楣,似乎仍在诉说着昔日的尊荣,但房子里面早已没有人住,房子的外墙还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烙刻时代印记的字样,如“大办农业”、“为人民服务”……
  在街道的中段,矗立着两栋雄伟却沧桑的建筑,分别是李畋故居和龙王庙。有意思的是,龙王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小水村,戏台则在一街之隔的麻石村境内,庙宇的外墙上还同时挂着江西萍乡、湖南醴陵两地文物保护单位的黑色大理石标牌。走在麻石街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省了。

  今年78岁的柳耀昙,曾是小水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在麻石街住了一辈子。他告诉记者,以前每逢节庆之时,龙王庙的戏台上都会有人唱戏,有时唱赣剧,有时唱湘剧。由于戏台下面就是麻石街,不便搭看台,看台只能搭在龙王庙前的空地上。因此,当地人戏称,湖南人唱戏江西人看。



  民间风俗习惯相同
  赶集、唱戏……在麻石街上演的赣湘互通可见一斑。柳耀昙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人到麻石街的下方填栗水建房。上世纪的90年代末,新的麻石街渐渐形成。由此,老麻石街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渐渐衰落成一条废街,藏身于幽静之中。
  老街废了,唱戏的也少了,但赶集这一民间活动仍在继续。赶集活动是逢六进行的,初六、十六、廿六,每月都要赶3次集。每到赶集之日,早晨六七点钟的时候,街上就人山人海,吆喝声、还价声、鸡鸭叫声……此起彼伏,上栗、浏阳、醴陵的人都来麻石街赶集,最盛时有上万人之多。他们或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或选购商品,交易额达到数百万元。除此之外,三地之间有些民间祭祀习惯也相同。
  在上栗、浏阳、醴陵三地当中,李畋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被敬称为“花炮祖师”。因此,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李畋生日)被定为“爆竹祖师”的诞辰纪念日,一到这天,三地的村民便成群结队自发祭奠纪念李畋,一直沿袭至今。曾多次相争李畋故里的小水、麻石和沙螺更是如此。
  特殊的“方言岛”
  其实,小水村与麻石村、沙螺村的频繁交流,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赣湘边界的互动互融。据史料记载,明朝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南方经济,从朱元璋的洪武初年至明成祖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50余年间,明政府共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江西填湖广”。
  为了不违政令,又能避免长途跋涉之苦,很多江西人便翻越罗霄山,就近迁到了浏阳、醴陵等地,并在当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移民的到来,不仅为上栗、浏阳和醴陵三地带来了共同的方言和生活习俗,原来祖居地的血缘、宗亲脉络也一并移了过来,他们在新的居住地广建祠堂,互认宗亲。
  一直以来,江西、湖南都因方言众多,有“五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之称,相距不远的居民,往往也因语言不通而交流困难。但在赣湘边界的上栗、浏阳和醴陵却不存在这种现象,上栗人说话,浏阳人能听懂,醴陵人也知意,反之也一样,三地之间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如果把这三地之间的语言,放在萍乡、长沙和株洲的其他地方,人们就根本听不懂。这里仿佛就是一个特殊的“方言岛”。






  “湖南小媳妇端着碗过街到江西娘家夹菜吃”
  共同的祖先带来了共同的语言。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族群上的同一性,小水村与麻石村、沙螺村的村民非常亲近。跨省联姻就是一个重要的见证。金山镇宣传委员罗茂辉告诉记者,小水村一小半以上的家庭都是江西人和湖南人的组合家庭。当地有笑话称,湖南的小媳妇,端着饭碗过麻石街到江西的娘家夹菜吃。
  事实上,在麻石街上,不少人都过着“睡觉在江西,工作在湖南”的生活,湖南人也一样,早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江西人和湖南人之分了,村民们和睦相处,互通友好。正因为如此,从2010年开始,萍乡、浏阳和醴陵三地的移动、联通、电信均对麻石街给予“特殊照顾”,取消了跨省漫游收费。
  在麻石街附近开办花炮厂的柳堂金告诉记者,通讯信号的覆盖不可能完全依省界而行,在交叉覆盖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家门口就“被漫游”了。此外,自己也经常要过街办事和招工。因此,取消漫游费之前,一个月的电话费要六七百元。取消漫游费之后,每月省去了至少一半的电话费。人缘和地缘的亲近,以及“特殊政策”的照顾,早已使得麻石街只是一个行政区域意义上的“界街”。在日常生活中,所谓“省界”在小水村的村民心中早已消弭无形。
  江西酒店湖南厨师
  说到湖南的媳妇过麻石街到江西的娘家夹菜吃,就不得不说到小水村人的饮食习惯。“更喜欢吃湖南菜。”在麻石街上采访时,记者听到了不少小水人这样说。“赣菜和湘菜口味相差不大,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对此,今年72岁的陈道安解释说,都说江西菜很辣,其实湘菜才叫辣,湘菜里面辣椒末放得多,不像江西菜,辣椒都是很大一片,而且辣椒不辣,甜椒居多,烧不出辣椒特有的味道,而湘菜则可以把辣椒的味道烧到极致。此外,江西菜里的酱油和盐偏多,盖住了菜的味道。
  陈道安的说法似是而非,但麻石街上的餐馆,却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不少掌勺的都是湖南厨师。对此现象见怪不怪的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柳堂新告诉记者,在小水村甚至金山镇,确实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江西的酒店,湖南的厨师”。
  赣湘边界一家亲
  从地图上看,横亘于湘赣边境的罗霄山犹如一根瓜藤,将山两边的上栗、浏阳、醴陵串在一起,而发源于罗霄山的条条河流又在土地上曲折蜿蜒,仿佛细密交织的血管。于是,这山与水、动与静就让萍浏醴成了一个整体。
  作为其中一个独特的单元,小水、麻石和沙螺的互通互融也是自然之事。罗霄山虽高,但中间却有隘口以供往来;水虽然急,却又为人们提供了舟楫运输之便利,正是适应了此间的山山水水,数百年来三地居民安居乐业,相携相助。
  即使是外出经商的商人,也常以“老乡”相称。据传,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一名毛姓上栗商人在安徽遇劫,同在当地经商的浏阳、醴陵商人得知后仗义出手,助其重生。此事很快便传为佳话,直到今天仍被看做是赣湘边界一家亲的不老见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5-18 18:1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