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經济制度决定经濟成败 ——李建德和他的《经济制度演进大纲》讀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16:4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虽然十几年前就认识李教授,但却说不上很熟可惜当年在南昌的书店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两但我读后仍对经济学感到模糊,其实,当时李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一切经济学都可以称得上经济学的起源虽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时期,但但西方的经济学同样是流派纷呈,亚当斯密和到了凯恩斯那里,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得到称李建德的《经济制度演进大纲》采用拉卡托斯李建德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仅李建德指出,马克思既没有提倡过计划经济,李建德在采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概念的同本书结构庞大,内容十分丰富,要想读透这本在认识论方面,我比较欣赏作者“新马克思主该书对三十年代斯大林经济建设奇迹是持肯定还有,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416页有这一本好书其实也应该不断地调整,前面说过,



在江西,能够有自己理論体系的经济学家,除了李建德,我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人。
虽然十幾年前就认识李教授,但却说不上很熟。记得九十年代末,本人还在某电视台做编导兼摄像时,曾經做过几档案经济类专题节目,为了让节目“更显檔次”,我喜欢在节目中间穿插一些经济学家的“同期声”,有人向我推荐了江西财政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長李建德教授,采访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李教授不仅学识超群,而且口才极佳,形象又好,非常適合作电视嘉宾,后来不仅我做相关的节目喜欢請他,臺里其他同事也经常找李教授寻求帮助,次数多了,我渐渐对经济学有了点兴趣,就想了解一些经济知识,李教授向我推荐两本书,一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學》,说这是了解经济学的比较规范的教科書。
可惜当年在南昌的书店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两本书,后來上海的一位朋友给我寄来一本曼昆的《经济学原理》(N.Gregory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说这本书和萨缪尔森或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一样,堪称经济学三大入门书。
但我读后仍对经济学感到模糊,其实,当時李建德教授正在写他自己的一部重要著作,這就是2000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制度演進大纲〉,如果当初有这本书,或许我对经济学的兴趣会比现在更强一些。
虽然读了两遍,但我觉得自己仍然没有资格評论该书的价值。
因为,要真正读透《经济制度演进大纲》,需要很多其它的知识或者阅读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一切經济学都可以称得上是制度经济学,离开了相应的制度,经济学可能仅仅归类于像会计学一样的工具知识,而事实上,历史上对经济学作出贡献的,往往是一流的思想家。
经济学的起源虽然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时期,但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其实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从亚当斯密一直到李嘉图,人们才將他们的学说歸类为古典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在他们的基础写出《资本论》后,一直被很多一知半解的人(抑或是故意歪曲)表面当成圣经,实则任意图解,而经济学的主流从此在西方发展。
但西方的经济学同样是流派纷呈,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一直是提倡自由主义的,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就是上帝之手。
到了凯恩斯那里,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得到称道,看得见的手可以扭转经济规律,很多学者津津乐道罗斯福新政,将其例为凯恩斯经济学的最成功案例,而以米赛斯、哈耶克为代表奧地利学派則坚决反对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哈耶克甚至认为,这种干预行为,有可能滑向以计划经济为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阵营,而计划经济則成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参见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这种理论在遭遇数十年冷遇之后,现在被人们重新重视,因为事实已证明他们是对的。
很多人因此认为,馬克思主義的经济学是提倡计划经济的,所以也必须抛弃。
李建德的《经济制度演进大纲》采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概念,仍然将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本书的“硬核”,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李建德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仅是一個认识论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只要坚持这个硬核,才可以在调整“保护带”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经济制度的演进过程。
李建德指出,马克思既没有提倡过计划经济,更没有将阶级斗争作為他的主要学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市场经济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外围包护带”不断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并且“主動地調整、调整、再调整。”
李建德在采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概念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庫恩的“范式” 概念,采取什么樣的范式,就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李建德认为,对制度作具体分析时,基本的分析工具有“制度成本”与“制度博弈”。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它的总的“制度成本”应该是呈总體下降趋势的,如果“制度成本”过高,说明这种經济制度需要调整。李建德强調,经济制度既是建构的,又是演进的。但他没有指出,在目前的“范式”下,我们的经济制度是应该重新建构呢,還是缓慢演进?
從本书的立场来看,作者显然是赞成演进式变化的。
  本书结构庞大,內容十分丰富,要想读透这本书,不僅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而且在知识结构上要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也是经济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附在该书之后的参考书最少可以装满三个书柜,而作为一般读者,没有一定在知识积累来通读这本46万字的学术专蓍肯定会“读偏”来。
  我就在许多问题上读“偏”,现在提出來,有机会再向李建德教授当面請教。
  在认识论方面,我比较欣赏作者“新马克思主义觀”。——与其说是新马克思主义,倒不如说还马克思主义一真相來的恰当。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尤其在获得社会政权之后的宣传部门对马克思的认识不只是教条主义,而且是公然地歪曲与篡改,这一点,我们打开文革时期任何一篇“理论文章”就可以明白得一清二楚,虽然他们大段马列主义经典“句子”,但几乎全部是强辞夺理的诠释马克思著作的。另外,把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混在一起合称马列主义更是十分可笑,二者不仅有很多很大的区别,有的还恰恰相反(以后学者肯定会研究这个问题)。我個人认为,馬克思主義与列寧主义(更不要说是斯大林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范式,但本书似乎不同意这个观点,仅从经济学的立场来看,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普列汉诺夫当年理解的马克思主義也有很大的不同。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主义介紹进俄罗斯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到,人们会用这种“理论”建立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新制度(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便按照这种理化基础,苏联的“构建”也是沒有依据的。
  该书对三十年代斯大林经济建设奇迹是持肯定立场的,这一点,就连萨缪尔森在早幾版的《经济学》当中也曾给予赞叹,我在这里說“曾给予赞叹”,是因为在后来再版的《经济学》一书当中任毫不犹豫地将其删除,我相信这种删除行为不是作者意識形态发生了变化,也不是因为美国宣传部门(有这个部门吗?)的强制行为,而是——可能是,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斯大林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摧残人性、严重破坏环境,甚至大量使用苦役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作者看了〈古拉格〉一书的话,不知是否会改变这一观点。
  还有,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綱》416頁有这样一段:既然比尔盖茨这样的人能依靠以知识为主的要素,在很短的时間内通过市场而成为百亿富豪,与现在仍然处于贫困潦倒的美国人比较。。。。。。,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一段,美国人民虽然并非生活在天堂之上,但要说人家仍然处于貧困潦倒,显然不符合事实。
  一本好书其实也應该不断地調整,前面说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就再版过数十次,每次再版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调整,我希望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也有机会再版,毕竟这部书已经过去了13年,而李教授虽然年过七旬,但思维仍然非常敏锐,外表看上去更是显得年轻。——我说这话當然不是要李教授按照我的意见去修改,而是通过这几年的新发现,李教授一定有很多的心得加進这部大作当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6-16 07:19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