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高新区:高科技园区绿色崛起的全国“领跑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6:0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用全市3.1%的土地,创造出全市1/4的舍得放弃开发3000亩建设用地、近50亿仅用县区1/5的政府工作人员,管辖2312012年,正值南昌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创业之初,南昌高新区也经历过“拣到篮里都经过缜密的论证、考察,高新区决定瞄准当时晶能光电见证了高新区产业飞跃嬗变的全过程一心一意做高端,心无旁骛谋发展。将有限的航空产业——总投资300亿元、占地25平光电产业——是全国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已聚集了60余家医药企业软件服务外包——已成为中国首批服务外包示高新区寸土寸金,但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却今日的高新区,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园区一位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市长来到高新区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贝塔斯曼欧唯特中国区漫步高新区,园区绿意葱茏,林繁鸟鸣,天赐绿色不是包袱,而是财富;青山绿水不是唐僧从创业之初,环保和生态一直是高新区招商引“高新区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追求创新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艾溪湖是高新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规划,高新区毅然放弃了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谢高鸣向记者展示了一绿色的生态吸引了全球精明的战略投资者青睐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邱向军眼中,高新区的未按照这一理念,高新区正以世界眼光谋篇布局“放眼未来,与全国同行相比,南昌高新区的台湾电子企业鑫隆公司于2012年7月入驻“登记注册、人员招聘、政策咨询,高新区工高新区区域面积231平方公里,下辖两镇一走进高新区政府办公大楼,可以随处感觉“效主动上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一次性告知“机关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流在部门主任办公室的电脑上,随时可以看到窗重服务,更重扶持。为鼓励企业积极主动走创园区创新型企业特康科技公司发展部主任胡卫“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到现在几亿元产值,没有经过多年的积淀,南昌高新区创新体系已经基优惠的产业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政在进入高新区之前,浙江大学从未跨出浙江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



x 南昌高新区:高科技园区绿色崛起的全國“领跑者”


稿源:南昌日报社2013-11-22 09:51:00【浏览字号:大 中 小】
   

8d809 (16).jpg (209.72 KB, 下载次数: 0)
   
2013-11-23 09:34 上传


用全市3.1%的土地,创造出全市1/4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工業用地每亩投资强度超过全省要求最低值的8倍,南昌高新区堪称高科技园区的集约典范。
    舍得放弃开发3000亩建设用地、近50亿元土地收益,却投巨资打造南昌市唯一一块城市天然湿地公园——艾溪湖湿地公园,园区每万元GDP工业氨氮排放仅为全市均值的1/500,南昌高新区书寫惊艳一笔。
    仅用县区1/5的政府工作人员,管辖231平方公里地域面积、50万人口、2000家企业,20年来政府窗口单位从未被上级暗访通報,南昌高新區掀起“效能革命”。
    2012年,正值南昌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周年,全区营业总收入达1300亿元,当之无愧成为“江西第一园区”。
绿色产业:敢立潮头擔重任
    创业之初,南昌高新区也经历过“拣到篮里都是菜”的低端粗放期,但经过短暂的“弯道期”之后,决策者清醒地认識到,不占领全球前沿产业制高点,不走高、新、精、深之路,高新区就是空壳一个,死路一条,迟早被新兴产业浪潮淘汰。
    经过缜密的论证、考察,高新区决定瞄准当时方兴未艾的战略性新兴产業,探索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即依靠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引领,建設國内一流的、具有滨湖特色的生态科技新城。从此,南昌高新区开始了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惊人一跃”。
    晶能光电见证了高新区产业飞跃嬗变的全过程。在南昌高新区迈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第一步时,晶能光电创始人江风益教授和王敏也携带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技术蹒跚创业。偶然的相遇,两者一见钟情,便成了彼此生命中的奇迹。创业之初,没有资金,帮助引进了淡马锡和金沙江等风险投资;没有市场,政府采购倾斜;没有人才,一起远赴海外引進“挖人”。正是南昌高新区全力支持,让晶能光电在艾溪湖畔生根发芽,让“打破美国、日本LED芯片核心技術垄断”的“中国梦”变成了现实。今天,年产量100%翻倍增长,并拥有“中国唯一一家独立掌握LED核心技术企业”、“麻省理工学院全球最具创新力50强企业”等诸多荣誉的晶能光电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然而面对其他地方伸来的橄欖枝,该公司CEO王敏毫不心动:“晶能光电能有今天,真的得益于高新区对新兴产业十多年如一日的专注、扶持、服务!”
    一心一意做高端,心无旁骛谋发展。将有限的资金、政策等成本,集中投入到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昌高新区航空制造、光电、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迅速壮大,集聚效应凸显。
    航空产业——總投资30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全面承接國产大飞机C919中后机身等值段生产。到2015年,航空产业实现主營业务收入100亿元。
    光电产业——是全國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制造到封装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已聚集了60余家医药企业,形成了醫药產品、醫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品研发、生產、物流配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并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中成药产业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软件服务外包——已成为中國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区,园区内集聚了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400多家,约占南昌市的90%、江西省的85%,并建设了浙大科技园、南大科技园、软件科技园、中兴软件园、昌大瑞丰产业园5个软件及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率先打造了中部地区第一个公有云计算平台——鄱湖云计算平臺。目前,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体量”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
    高新区寸土寸金,但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却从不吝啬。目前,园区100万平方米的国际软件园规划正在通过评审,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建成总面积500万平方米的软件园区。现在,园区内只要有一平方米的空厂地,就会有软件企业排队来‘抢’。对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評价道:“无中生有、有中求新。信息产业是当今前沿产業的引领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崛起集中体现了南昌高新区的远见灼识和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把握。”
    今日的高新区,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园区内展开: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建设金融产业园,完善城市功能区……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江西区域总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區域总部、绿地集团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的建设,省农村信用联社后援服务中心、中国网库公司“江西电商谷”、深港国际金融产业园等项目的落户,52家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进驻,高新区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创智时代”大步迈进。
绿色生態:科学发展探新路
    一位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市长來到高新区后,第一印象竟然是:“南昌高新区環境太漂亮了!”
    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贝塔斯曼欧唯特中国区总裁徐凯波考察完高新区后,不停地赞叹说:“我到过中国不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昌高新区的生态建设独一无二。”
    漫步高新区,园区绿意葱茏,林繁鸟鸣,天赐良湖艾溪湖和瑶湖珠嵌其间,湖光粼粼,杨柳依依。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行。
    綠色不是包袱,而是财富;青山绿水不是唐僧肉,而是聚宝盆,工业文明和生态建设不是“两难”,而是“双贏”。高新区用10多年的实践和坚守回答了这些命题,并不断收获着甜美的果实,绿色崛起的接力棒一任又一任传递。
    从创业之初,环保和生态一直是高新区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堅守的“生命线”。污染企业决不引进,园区没有一根烟囱,没有一台烧煤锅炉,企业生产、取暖、供热均使用清洁燃料,日处理量百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齐全,园区工业体系与生態环境同步发展。
    “高新区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追求创新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形态和价值链处于高端的创智产业,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实現‘绿色崛起’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加強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动生态、产业、科技、城市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發展,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邱向军秉承着这一发展理念。
    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艾溪湖是高新区的一块“宝地”,园区框架的迅速扩大让高新区财政捉襟見肘,而艾溪湖东岸3000多亩土地原本规划为建设用地,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依照当时的地价,这一地塊作為商住用地开发,高新区至少可获得50亿元的土地收益。
    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规划,高新区毅然放弃了已到手的沉甸甸的“银子”,并花重金精心建设了占地3000多亩的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南昌城东保留了一方净土。如今,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已成为南昌的“绿肺”、候鸟栖息的天堂、市民休闲的热土,带动周边土地升值至少超过当年的10倍以上。
    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谢高鸣向记者展示了一连串引以自豪的数字:2012年,高新区每万元GDP的CO2排放量为0.09kg,SO2排放量为0.021kg,尤其是工业氨氮排放量为0.002kg,为全市平均值的1/500;全區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每亩约400万元,超过全省要求最低值的8倍。
    绿色的生态吸引了全球精明的战略投资者青睐的目光,日益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企业纷纷落户,商家慕名而来,人才得以留驻。13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上市公司总部、2000多家各类企业和研发机构已扎根高新区,5栋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国际五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邱向军眼中,高新区的未来绝不仅僅是传统意义上的厂房、高楼、园區,而是这样一座生态科技新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资金、科技、人才高度聚集,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齐全,生态优势突出,宜业宜商宜居。
    按照这一理念,高新区正以世界眼光谋篇布局,学习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以湖泊为代表的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从空间形态入手,对瑶湖生态科技城进行概念性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以瑶湖为中心,打造圈层式产业新城空间形态。第一层为临瑶湖100-500米区域,規划为环湖生态景观及休闲區;第二层为近湖区域,重点布局研发、总部及2.5产业园;第三层为远湖区域,规划为商业配套设施、人才公寓等;第四层为外围区域,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等专业产业园区。目前,依托2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瑶湖,沿湖正在建设18平方公里的瑶湖郊野森林公园,高新区将成为南昌的绿色“东大门”;在产业园区的中心,占地400亩的高层次人才公寓业已成形,并逐步向国际人才社区转变,这里将成为新城的人才和智力“引擎”……
    “放眼未来,与全国同行相比,南昌高新区的经济體量可能不算大,但其走创新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绿色崛起之路,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实践理念将会是超前的,而且毫不逊色于任何园区。”邱向军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绿色机制:高效务实谋发展
    台灣电子企业鑫隆公司于2012年7月入驻高新区,总經理蒋茂昌做梦也想不到,公司从登记注册到开工投产只用了三个月,比计划缩短了一半时间。
    “登记注册、人员招聘、政策咨询,高新区工作人员都是主动上门,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告知,基本不用企业操心,这里的工作效率和投资环境让人非常满意!” 蒋茂昌说。由于投产顺利,鑫隆公司当年就开始盈利。现在,公司正准备明年下半年追加投资、增加生产线。
    高新区区域面积231平方公里,下辖两镇一处,辖区人口50万,承担了县区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目前,高新区有80多个编內人員,加上聘用人员共180多人,只相当于普通县区政府工作人员数量的1/5左右。但是高新区用好用活了省市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及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同时正在探索建立新型开发区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企业化管理,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工作高效。
    走进高新区政府辦公大楼,可以随处感觉“效能革命”的存在。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前来办事,高新区政府沒有围墙,不设门岗,这在其他縣区并不多見。
    主动上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一次性告知、网上监察……记者翻阅一叠疊文件发现,高新区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服务和监督機制。
    “机关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作为高新区众多繁忙部门之一经济发展局,人员总共才12个人,需要对口联系省市级部门包括发改委、中小企业局、统计局、工商局等多达10多个。正因为有了這样一套机制和流程,我们才能做到1个人干5个人的活,并创造了一流的业绩。”区经济发展局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蔡岚深有感触地说。
    在部门主任办公室的電脑上,随時可以看到窗口单位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流程,发现不到位的地方,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立即整改。建区这么多年来,高新区服務窗口单位没有一次被市里暗访通报。
    重服务,更重扶持。为鼓励企业积极主动走创新之路,高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仅去年,南昌高新區技术研发总投入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53%。
    园区创新型企业特康科技公司发展部主任胡卫军介绍說,90年代初期创业之时,高新区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公司解决了10万元发展资金,让公司挺过最艰难的时期。经过公司14年刻苦攻关,研制出我国首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荣获当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使单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市场价格从30万元下降为2万多元。
    “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到现在几亿元产值,没有高新区的扶持和孵化,公司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凭借不断完善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平台,像特康科技、晶能光电这样在“孵化器”里茁壮成长的企业还有很多。
    经过多年的积淀,南昌高新区创新體系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建立了包括6个国家級孵化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各类技术中心6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1000余项、软件著作权300余项,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优惠的产業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优美的绿色生态,南昌高新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各方的资金、项目、信息、人才齐聚园区。
    在进入高新區之前,浙江大学从未跨出浙江省开展过省校合作,但却为南昌高新区破了例,在此设立了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浙大科技園。继一期建设之后,高新区正紧锣鼓与浙江大学加强深度合作,启动浙大科技园二期建设,设立浙江大学創新技术研究院江西分院、城乡规划研究院江西分院、國际创新设计研究院江西分院,并为科技园特批40个浙大教师事业编,以吸引人才进驻,足以证明其看好南昌高新区的長远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昌高新区将策马扬鞭,敢当先锋,把园区打造成为鄱阳湖畔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成為高科技园区绿色崛起的全国“领跑者”!





本主题由 牛牛宝贝 于 2013-11-23 09:36 审核通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5-5-1 22:1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