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為啥学了“一辈子”口语,还是“说”不好?*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6: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在高中听说读写拔高的课堂上我每一次必问的答案往往令人吃惊但又在情理之中。大部分的这样的答案因社会现状和学习大环境而显得在每当我在询问这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的时候顺着我们的思路继续分析,是语言的哪个方面所以,说了“一辈子”的“听说读写”英语四结果已经十分明显,问题的症结在于听得严重文章思路上有些凌乱,但皆为肺腑之言,旨在



在高中听说读写拔高的课堂上我每一次必问的一個问题是:“寶贝儿们,大家都学了几年的英语了呢?”
    答案往往令人吃惊但又在情理之中。大部分的孩子的答案是6到9年之间,注意他们的年龄均在13到15岁。曾有一个学生十三岁,一脸平静地告诉我,”Nemo,我学了十一年“。一个孩子几乎以和母语相同的节奏学习英语,大家敢相信吗?而结果却是当我让孩子们说一段自我介绍的时候,甚至读一小段文字,除了简单的问好和极度的不连贯以外,就是通红通红的小脸二和扭扭捏捏的站姿。
    这样的答案因社会现状和学习大环境而显得在情理之中,又因为孩子们的英语實力(主要指听力口语水平)与学习英语的年头之間的巨大差异而显得不可思议。作为中学生,思维和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人群情况尚且如此,我想成人学习英语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每当我在询问这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的时候,最常见的答案无外乎就是“废话,因为环境呗,这又不是在美国”再就是“哎,怪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回答,能否成为廣大学生学不好英语,尤其是口语的“借口”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其實是想说“语言环境”,而在笔者看来,这个原因应该分为两部分来看,即“语言”和“环境”。我们所不缺乏的是环境,因为只要我们在生活,在学习,就在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下,吃饭,喝水,读书,娱乐,这一切和我們在美国没有任何区别。我们缺的是语言-English!但在当下,网络信息如此發达的时代,如果真想学好英语,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亦或途径,电脑,Mp3,Smart Phone或是复读机,学习机,给自己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讓自己生活在英语的氛围中,绝不是一件难事!试想是否所有在美國生活过2年以上的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亦或是说英语极佳的中国人又是否一定在国外生活过呢?  
      順着我們的思路继续分析,是语言的哪个方面导致我们学习英语出现了如此巨大的障碍呢?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的母语--漢语。大家试想我们学习母语时的整个过程。胎教(有些人可能没有),宝宝在妈妈的肚子当中成形,出生之前,进行的给宝宝听音乐,和宝寶说话。接着宝宝出生,可以想象,出生后,宝宝除了可以发声哭(没有意识)以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听。慢慢地,随着身边的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耳边不断地唠叨,重复,再加上与真实接触到的场景之间联系,逐渐学会了说话。注意,这里,人类才来到了说的时代。再后来我们听的多了,我们都有晚上睡前让妈妈讲故事的经历,会说的也慢慢增多,直到我们开始学拼音,学写字,认得一些字我们就开始阅讀,从妈妈讲故事的时代来到了读的时代,那再后来呢,我们都有上小学写看图说话,写流水账日记的经历。看,这就是我们人类学习语言最自然也是最正确的方式和顺序:聽-说-读-写!
    所以,说了“一辈子”的“听说读写”英语四项功課,其实是完全符合人类語言学习過程的!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会不自觉地把以上顺序和自己学英语的过程加以对比:写-语法-语法-还是语法!
结果已经十分明显,问题的症结在于听得严重不够,听得不彻底,那说也就没有了基础。在北京新东方高中听说读写拔高的課堂上,学生们普遍对听力和口语部分的练习显现出了十分的兴趣,我们的宗旨也是通过大量有趣有效的练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硬实力!
文章思路上有些凌乱,但皆为肺腑之言,旨在分析口语学习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进一步阐述自然正确地输入听力对口语输出和阅读写作的影响以及如何练习。期待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5-6 02:3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