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理工大学邀学生写信 六成人想到的是朋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4: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提笔忘了字该怎么写;从11月11日起,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11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的食堂门口,一化学化工学院的大一生孙果,拿了一个信封和谢翼虎是车辆工程学院大一学生,老家在江苏对于即将毕业的李建军来说,写信也只是小时如果写信是一道难题,解决了“写给谁”的人当天,记者在重庆理工大学现场看到,几名同一名男同学自言自语地笑着说,“我实在不知在现场,记者发现,不少同学实在想不出要写




                                

    11日,重庆理工大学,宋桂林把写给闺蜜的信投进信箱。记者 张路桥 实习生 程雯丽 攝
    不知从何時开始,我们提笔忘了字该怎么写;也不知从何时开始,通讯的载体全变成了电话、QQ、微信、微博,而全然少了曾经在欣喜中等待的信件。那种等待的心情,或许只有80后及出生更早的人才能体会到。如果现在讓你写一封信,你会写给谁?父母?朋友?爱人?还是未来的自己?
    从11月11日起,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当上了信使,分发了750个信封和等量信纸,邀请全校学生给思念的人、感激的人写一封信,重温一份特别的感动。截至昨天晚上6点,协会共收到558封信。今天,这些信将从该校出发,飞向心中最想念的那个人。
   寫给谁:让我先想想
    11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的食堂门口,一张桌子上摆着信箱,车辆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拿着信封和信纸,充当“说客”,邀请同学能給自己想念的人写一封信。有些同学先是一愣,然后从志愿者手里接过信封和信纸。不过,写给誰呢?同学们犯难了,“让我想想”,不少接受邀请的人都隨口迸出这句话。
    化学化工学院的大一生孙果,拿了一个信封和一张信纸。听到“写给谁”的問题时,他挠了挠头,“我还没想好。”“你现在最思念的人是谁?”孙同学脱口而出:“两个兄弟,一个在绵阳,一个在荣昌。”
    谢翼虎是车輛工程学院大一学生,老家在江苏。他说,在他的世界里,写信只是一个词语,“19年来,我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大學通知书”,他说,平时跟父母、同学联系都是通过电话、QQ等方式,“寫信?感觉那是老人才做的事儿!”
    对于即将毕业的李建军來说,写信也只是小时候的作文题,“那封信是写给我爸妈的,读者是语文老师,而非我的父母”,到现在,他还没有给父母写过一次信。
    写什么:让我再想想
    如果写信是一道难题,解决了“写给谁”的人,或许只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需要面对“写什么”这个问题。
    当天,记者在重庆理工大学现场看到,几名同学嚷着“多给我点信封和信纸,要寄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要写的内容也很多。”目标很明确,但接下来并不容易。同学们匆忙拿着信封和信纸,当场在桌子上准备写抬头,突然卡住了,“写什么呢?”想得特認真,抓耳挠腮,但就是没法写下去。
    一名男同学自言自语地笑着说,“我实在不知道写些什么”。当然,也有特爽快的同学,抬头就写“亲爱的爹妈”,正文就写“我爱你們”,然后就结束了。接着,他便将这封家书,装进信封,填上地址和邮编,最后投进信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这位同学解释说,記者發现他说这话时笑得有些勉强,“我還是头一次给家里人写信,真的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
    在现场,记者发现,不少同学实在想不出要写些什么,只好拿了信封和信纸回寝室,先研究一下再说。“估计同學们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要想很多,所以我们将活動期限定为3天”,現场活動負责人之一雷敏介绍。





                                



理工大学, 重庆, 朋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29 14:11:2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寄:寄信当快递
    昨晚6点,活动结束了,志愿者协会共收到558封信。雷敏介绍,558封信中,有人把信纸叠成了桃心,也有人把折好的千纸鹤放进玻璃瓶里,然后把信封当贴纸写上地址。她介绍,这些信大部分能寄出去。
    “不过,有一些同学将信封当成了快递,里面还放进了折纸、糖、香囊等物品”,雷敏很担心这些寄不出去。学计算机的大一女生方芳(化名)便是其中一位,她和在永川某高校读书的朋友杨某感情不一般,活动当天,她把小吃和咖啡连同信全放进了信封里,然后写上杨某的地址、姓名和电话,这就是把寄信当成快递的典型。
    昨天,记者联系上她,她在电话里表示,“我一直觉得寄信和寄快递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往一个袋子里装东西”。看来,她并不知道寄信是有重量要求的。昨晚,负责活动的同事已联系她,让她把小吃取了出来。
    统计
    寄给朋友的信占总数的60%
    雷敏介绍,此次活动中收到的信,寄往全国高校的偏多,写给朋友的占到总数的六成,给父母的占两成,第三名是情侣,第四是老师。而寄往校内的信或者大件礼物,大都是表白信或情书。
    记者随机询问了20多个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他们表示,其实他们不是不爱父母,只是和父母的亲近感放在心里,平时常打电话联系。而写信给朋友,更多的是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聊一些不方便与父母聊的小秘密。
    调查
    仍有部分人保持写信的习惯
    现在就没有人写信了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还有少部分人保持了写信的习惯。不过,这些人把写信当成了一种心理享受,“那种感觉相当奢侈,和吃哈根达斯时一样爽”,应用化学专业大一的宋桂林说,她对写信很热衷,上大学还苦恼为啥自己找不到邮筒。她告诉记者,从初中起,她和闺蜜便经常写信联系,有一种说不明的收信时的喜悦感。
    雷敏也经常给同学、网友、父母写信。对她来讲,“如果有一天收到某个老同学的信,我会兴奋老半天,想到还有那么多人记着我,顿时觉得世界很美好”。
    “每天到邮箱去等信的心情,特奇怪。”雷敏说,给父母的信,“他们会把信收藏起来,珍藏很多年,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看,仿佛那些信上有未破解的谜一样”。
    声音
    短信电话沟通方便 但情感变淡了
    对此,重庆社科院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孙元明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其实不在于形式,当今电话、QQ、微信等越来越多被当作信息载体,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写信这种交流沟通方式变得很少,所以会有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
    孙元明认为,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时候是情感的交流。微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让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但附着的情感少了,比如在节日时编辑一条短信,或者收到一条群发的问候,对于收信人而言,虽然是一种祝福,但感受到的情感显得淡了一些。如果收到的是一封手写的信,字里行间是写信人的用心,每个字附着有感情,让人感觉完全不一样。
    商报记者 肖祥丹 实习生 黎雨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4-5-7 07:55 , Processed in 0.453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