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莲花”为什么这样红? ——看莲花县如何转方式发展莲产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9:3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江西日报》记者 张志勇.

  以前,提起莲产业,人们大多会想到广昌、石城,而以莲花命名、曾经有过种莲历史的莲花县,反而默默无闻。
  今天,走马莲花县,与莲有关的“元素”比比皆是——城市乡村,大幅莲花宣传画大气醒目;田间地头,尽管莲花已经凋谢,大片荷叶盛景仍然蔚为壮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挑战?莲花县的回答是,打造名副其实的“莲花之乡”!
  莲花县委书记夏兴告诉记者,莲花县将莲产业作为最大的品牌和特色来打造,不仅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本身,而且旨在通过壮大莲产业,使莲花县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全国、全球视野,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兴莲产业,创莲文化,树莲品牌,莲花县绿浪奔涌,景色优美。农业结构调整步履铿锵,农业产业化风起云涌,农村面貌大变样,农业设施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增长。
  “点土成金”,流转3000亩土地,打造省内最大的连片莲花种植区
  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走进地处琴亭镇莲花村、花塘村的莲花县莲花核心种植区,各个品种的种植区块分布错落有致,将区块相互连接的不仅有田埂,而且有平坦的水泥游步道,相隔一段距离还建有凉亭。
  “这个核心种植区足足有3000亩,是目前省内最大的连片莲花种植区,是莲花县发展莲产业的一大特色。”县莲产业局局长彭兴龙说。
  3000亩土地流转,谈何容易?
  因地制宜,细化政策,难题迎刃而解。莲花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莲产业种植加工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种莲大户与莲花村、花塘村农户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协议。今年,县财政按照新种莲田每亩300元、老莲田每亩100元的标准补贴给农业龙头企业和种莲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种莲大户则按照新种莲田和老莲田平均每亩300元的标准支付给流转农田的农户。通过激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莲大户流转承包了3000亩农田种植莲花。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才能支持拥护。见到记者时,62岁的农民朱水泉刚从莲花种植区回来。他感慨地说:“我家共有5.1亩田,除1亩种水稻用于口粮之外,其他4.1亩都流转出去了,流转收入每年每亩300元,各种粮食补贴每年每亩还有100多元。更重要的是,流转后,我小孩可以安心在外打工,增加收入;做泥工的我以前难找活干,现在在莲花种植区天天有事做,日收入过百元;我爱人在莲花种植区的农家乐打工,月收入过千元。这种流转,谁不愿意呢?”
  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农业龙头企业和种莲大户便于发展生产,农民既得到实惠又没有后顾之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3000亩连片莲花种植区顺势而生。这一实践充分说明,考虑农民利益,就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接受;考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莲大户的利益,就能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创新模式,“公司+农户”种莲,政府树品牌,企业得发展,农民能增收
  一个产业发展壮大,有客观因素,更在于主观因素。
  2007年,莲花县从湖南引进湘莲试种;2010年,种植面积为600亩左右;2011年,达到5000余亩;2012年,激增到近2万亩;2015年,规划达5万亩。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呈现跨越式、“井喷型”发展轨迹,关键是模式创新。
  莲藕粉、莲叶茶、莲蓉食品……萍乡市春满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各种莲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负责人陈伟香告诉记者:“我以前是种蔬菜的,2009年开始种莲,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大,今年基地面积达4000多亩。
         尽管产品也受市场行情影响,但由于我种植面积大,又有深加工,可有效化解市场风险。”
  基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对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春满园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向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在籽莲收获后按约定价格进行回收,农民不愁销路,目前已经扶助和带动近100户农户种莲。
  据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朱卫平介绍,莲花村共有农业人口1586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00多元。“公司+农户”种莲,让农民学到了种莲技术,产品有了销路,劳动力有了更多打工时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00元,今年可望突破1万元。“公司+农户”种莲,使莲花村不仅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而且实现农村面貌大变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创新模式,创出新成效——莲花县莲品牌一步步在省内外叫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了可靠的基地支撑和产品来源,农民放心大胆发展生产实现增收。“公司+农户”种莲,是莲花县发展莲产业的又一特色,体现了创新、创造的无穷魅力。
  延展“链条”,莲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节庆活动等有机结合,前景广阔
  一个产业发展壮大,只有延展产业“链条”,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莲花县县长刘乡告诉记者,莲花县发展莲产业不仅审视现在,而且着眼未来,回答“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就种莲而种莲,而且将莲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节庆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打造。
  今年,莲花县投资2亿元高标准、大手笔建设占地面积3000亩的荷花博览园,设有农耕体验区、荷花观赏区、户外宿营区等八个功能区,并修建了广场、栈道、凉亭等。6月底至8月初的盛花时节,来荷花博览园赏莲的游客络绎不绝,栈道上、田埂上站满了赏花的人群,高峰期每天游客达2000人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莲花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1至7月,全县旅游收入达2.9亿元。
  以莲为媒,借助节庆活动打响莲品牌。今年7至8月,莲花县以荷花博览园为核心活动平台,举办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首届中国莲花.莲文化旅游节,为莲花带来了人气和灵气。将莲花的莲品牌纳入全国、全球视野,是莲花县的更高追求。目前,该县正在申请命名“中国荷花之乡”,争取明年举办第27届全国荷花节,以此进一步提高莲品牌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客商落户,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活力产生动力。在去年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提前一个月实现财政总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基础上,今年1至8月,莲花县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完成财政总收入3.79亿元。
  延展“链条”,呈现新局面——莲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开发、节庆活动有声有色,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凸显,动力增强。事实证明,只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敢闯敢干,善谋实干,兴旺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地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带强一个品牌。(转自10月11日《江西日报》)

         记者手记:转变发展方式道路越走越宽

        打造名副其实的“莲花之乡”!这是莲花县打响莲品牌的动人口号,更是莲花县打响莲品牌的雄心壮志。
  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莲花县发展莲产业,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环境改善,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企业发展,促进了名气提升。
  莲花县发展莲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只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勇气、方法和智慧,值得借鉴。
  转方式,兴产业,应因地制宜,独辟蹊径。流转3000亩土地,打造省内最大的连片莲花种植区,堪称莲花县的一大创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应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地理、气候等因素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这样才能彰显特色,形成亮点。
  转方式,兴产业,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农户”模式并不鲜见,但要取得实效,还需兼顾各方利益,予以政策、资金等扶持。莲花县“公司+农户”种莲,实现政府、企业、农民三赢,就是明证。
  转方式,兴产业,应开拓思路,着眼长远。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莲花县延展产业“链条”,将莲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节庆活动等相结合,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说明兴产业不能就产业抓产业,而是要将产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全局,融入全国性甚至国际性视野。
  转变发展方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现实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应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开动脑筋,锐意进取,在转方式中树立信心,收获喜悦,开创未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5-5-1 07:4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