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南昌清音的乡土艺术看“非遗”传承的期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1: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南昌清音”盛于清嘉庆初年。扬州清曲对其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南昌清音”这一文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南昌清音这一



路在心里 于 2013-10-12 16:31 编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但“非遗”项目年轻艺人数量较少,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苗头。
      “南昌清音” 盛于清嘉庆初年。扬州清曲对其影响很大,又吸收了邻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传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民间小调,曲调趋于丰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从赣剧和南昌采茶戏等戏剧中吸收养料。在旧社會,“南昌清音”主要流传于民间艺人,因缺乏管理与创作引导,多數清音都传唱俗气且不健康的内容,如“十八摸、入洞房、王婆骂雞”等。这就大大影响了该“清音”的传唱,使得“南昌清音”在民间已奄奄一息。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一度關心“南昌清音”的传承与發展,如《江西是个好地方》、《南昌东湖十景》等就是根据“南昌清音”小调《瓜子仁》等改编而成。2011年,南昌清音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南昌清音”這一文化瑰宝,近年来,东湖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传承活动。2011年東湖區与江西省职业艺术学院合作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南昌清音”传承培训活动,先后培训了十多位器乐、声乐教师,现已向该校2009级戏曲班的学生进行了试点教学,传授多首傳统曲目。2012年由东湖区选派的11名90后的优秀学生精心排演南昌清音传统曲目《今日犹闻翰墨香》,采用老曲新唱的路子大胆创新表演形式和舞美道具,使表演充满时代感和现代感,冲刺了全国群星奖,并在南昌市“谁能上春晚”活动中深受好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从南昌清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台上再传佳音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只有要在实际的传承实践中,结合时代特色,适应社会潮流,集合各方力量,形成“造血功能”,才能让“非遗”走出深闺,真正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南昌清音这朵乡土之花越开越艳,开遍五洲!


                                                                                                                 (一葉扁舟)
本主题由 樱桃 于 2013-10-31 14:39 移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5-5-1 18:3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