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一老人代寫书信不為赚钱只为打发时间 该行當即將消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9:4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来到重庆中学生交流网--重庆中学生网站!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0799lh.com
    “家书抵万金”,说的是以前靠书信来沟通、在南昌市民德路与邮政路交叉口处,伫立着一老人名叫史烈,今年82岁,退休后没有太多10多年来,史老帮别人写过不少家信、报告那是2006年的夏天,一名20多岁的女青史老告诉记者,刚开始帮别人写书信的时候,现代人联系大多依赖网络、电话,写信的人越史老告诉记者,坐在这里写写信不是为了赚钱代写书信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通讯方式的一个时代的发展,总以淘汰和更替为标签。也许,



x
   “家书抵万金”,说的是以前靠书信来沟通、联系的时代,当今,随着网络、通信的日益发展,美丽的书信文化渐渐被冷落,曾经挺火的代写书信更是即将消失。然而,在南昌市民德路与邮政路交叉处的邮政局门口,却有一位老人,从2000年开始,1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路边代写書信。



代写书信的史烈老人。


  老人代写书信10余年


  在南昌市民德路与邮政路交叉口处,伫立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醒目招牌——代写书信。在牌子的下面,有一位老人端坐在凳子上,闲暇时看书、看路人,忙时帮人写信、写报告。


  老人名叫史烈,今年82岁,退休后没有太多的业余生活。2000年的一天,邻居对史老说:“你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又不去公园唱歌跳舞,为何不去街上摆个摊子帮别人写写信呢?”听了邻居的这番话,史老特意去文具店买了笔墨纸砚,内心纠结了一个多月,终于在邮政局的台阶前干起了代人写信的活。


  代写首封情书记忆深


  10多年来,史老帮别人写过不少家信、报告,但是,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帮一个女青年写的情书。“那是我帮别人写的第一封情书。”史老说。


  那是2006年的夏天,一名20多岁的女青年找到史老,说她看上了一名的士司机,想请史老帮她写一封情书。“当时那个女青年对我说,在信中不能说‘我爱你’‘我想你’,落款不能写她的名字,却要让男方知道是她写的。”史老说,情书写好以后,女孩高兴得红了脸。后来,這两人还带了喜糖來看望老人。


  不为赚钱只为打发时間


  史老告诉记者,刚开始帮别人写书信的时候,一天可以写五六封,多的时候一天十来封,大多是老人家写给外出務工子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写了这么多的家信、报告、合同,也算是看尽人生百态啊。”史老感慨道。


  现代人联系大多依赖网络、电话,写信的人越来越少,史老的生意也越来越淡。“以前,生意火的时候写信都要排队呢。”史老说。


  史老告诉记者,坐在这里写写信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家人其实不太赞成我出来写书信,怕路上车多走来走去不安全,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爱好。”史老说,“我幫别人写信只是象征性地收一兩块钱,等我以后写不了了,只怕就再也没有人代寫书信了。”史老开玩笑地说笑着。




  即时.点评
  向老行當致敬


  代写书信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通讯方式的一个活化石,一封书信承载的意义和銜接的情感,未经历过的人,也许真的难以体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使它快速衰落,电话短信、微信、QQ等更为便捷、直接的现代化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使用书信的联络方式。


  时代的发展,总以淘汰和更替为标签。也许,我们再难有机會提笔写信,可对于代写书信这一行当的消失,还是有些情感上的不舍和惆怅。不管通讯联络的方式如何变幻,都只是我们传递情感和生活的一个媒介,代写书信这个行当也许终将消失,可一封家书,一封情书传递的情感不能消逝,让我们向这個古老的职业致敬

本主题由 最高气温 于 2014-2-14 09:17 审核通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GMT+8, 2025-5-2 14: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